□ 陈敏
年终岁末,各种各样的“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又将在各地陆续展开。在辞旧迎新的节点上,给贫困群众、弱势群体送钱送物,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让寒冬里的他们切实得到一些帮助,欢度佳节,展望未来,这确实是一件暖人心、解民忧的好事。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对“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就是送钱送物,“送温暖” 走访慰问活动成了固定模式;有的地方则把“送温暖” 走访慰问活动当成了“例行公事”,只是“一送了之”,缺少真情实感,应付差事;有的甚至事先进行“踩点”,诸如交通要方便的、被访者面对镜头要“会说话”的等等。诸如此类现象,使“送温暖” 走访慰问活动显得生硬、生冷,甚至有作秀表演之嫌,背离了送温暖的初衷。
“送温暖” 走访慰问活动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和政府关心困难群体、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的实际行动。只有把温暖送到实处,才能体现“送温暖” 走访慰问活动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取信于民,泽惠于民。
要防止“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流于形式,需要各级各部门在“送温暖”前,深入到老党员、困难党员、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党员干部和困难群众中走访调查、“问需于民”, 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同时,要根据具体困难对象的特点,着力在指方向、带路子、送技术上下功夫,为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干部量身订制脱贫解困的计划和措施,不断提高其自我改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变“输血”为“造血”。
要防止“送温暖” 走访慰问活动流于形式,需要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协调,落实配套资金。除上级下拨的部分资金外,各级党组织要统筹协调,拿出一定额度资金,与上级拨付资金打捆下拨,专门用于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困难群众和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
要防止“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流于形式,需要做到双向互动,才能确保取得成效。各部门各级党组织要通过“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下基层、进家门,手把手交谈、心连心话家常、听意见,深入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准确把握党员群众的愿望需求和想法,切实解决困难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把党的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使广大群众从“送温暖”走访慰问中真切感受到各级党组织的关怀,进而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要利用“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开展,广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引导他们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各级党组织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其自力更生奔小康的信心和勇气,增强其奋发有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要防止“送温暖” 走访慰问活动流于形式,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保证慰问的活动不走过场,真正达到“帮扶济困”的效果。各部门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摸底调查,掌握他们的生活、工作等情况,建立困难党员群众动态台账,以便定期回访,统筹整合资源,联动相关部门相关行业为困难党员群众及时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扎实服务,确保“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新闻推荐
1月4日,参加集体婚礼的消防员与爱人一起拍摄婚纱照。当日,上海市长宁区消防救援支队为2020年因抗击疫情而推迟婚礼的4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