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们去河南宝丰聚会之后,陆续给我发来许多张照片,仔细端详辨认,虽说已过去三十多年,有些战友黑发变白发,有些战友已经发福,但多数我依然能认得出来,亲切,温暖。其中,有一张战友们在窑洞前的合影,深深地吸引着我,多么熟悉呀。给战友打去电话求证,果然是六连二排居住的那孔窑洞,连同六连的其它几孔,已被当地政府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永久保存,还收集整理了不少当年部队的实物和资料。
1972年,我从机关调回六连,在这孔窑洞里住了一年。这么多年了,那孔窑,窑洞前的那条小河,河边的小树林,又渐渐清晰起来,和战友们一块施工、训练、学习的那段生活又浮现出来,割舍不掉,挥之不去。
当时,部队正热火朝天搞施工,按照上级关于“靠山,分散,进洞”的部署,坦克二营三个连队分散驻扎在相距十里的三个自然村。驻地没有山可靠,就着小土坡,依着小河岸,就势砌窑建洞,所需建材除一部分团里调配外,剩下部分靠连队自力更生,就地解决。河床挖沙,建窑烧灰,起窑烧砖,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我记得一段时间,建洞的石料一时不到位,为解燃眉之急,靠村民提供线索,经当地政府同意,我们连队要从一处废弃的铁路涵洞取石头,以缓所需。小涵洞长约十几米,宽六到七米,洞下全部是粗石铺底,青石砌崖,石头用灰浆灌底,水泥勾缝,一石扣着一石,粘结成一团整体,如铁板一块,取这样的石头绝非易事。是任务,就必须完成。施工中,我们先从石头里边选出一块来,用钻子把石块从四周的水泥勾缝中一点一点剥离出来,再用撬杠撬,用大锤砸,取掉一块后顺茬再取下一块。战士们虎口震裂了,手腿划破了,脚砸出了血,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坚持着,硬挺着。就这样,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解了工地用石之急。
部队施工,让官兵吃饱吃好是首要的。坦克灶的生活标准高于步兵,连队养猪种菜还添补一些,不足的是粗粮多一些。炊事班想着法儿改善生活,比如,粗粮细作,粗细搭配,用小米蒸发糕,用玉米面摊油饼,三合面做窝头,擀面条。五大三粗的小伙子,尤其能下饭,一双筷子像穿糖葫芦一样,一下子能穿五六个窝窝头,转眼功夫下了肚。即便是苦点累点,即便没有鲜花没有掌声,连队斗志始终是高昂的,官兵也整天乐呵呵的。因为,他们有一颗为党为民为千万个家庭高度负责的心,有一身捏不散、扯不断、使不完的劲。
过去的毕竟过去了,好在那孔窑不仅仅在梦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永远地保留着,它更像一本书,一段磨刀石,正激励着后来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
新闻推荐
“真金白银”促消费 援企稳岗添活力 合肥发放文旅消费券1000万元,发布4类旅游线路36条
本报讯发放文旅消费券1000万元,大力发展文旅新业态,引领文旅企业向数字化转型……2020年,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动作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