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将至,很多家长会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班、兴趣班。辛苦劳碌了一学期,好不容易盼来的假期,本该是孩子们放松心情、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生活与社会的好时机。但众多的家长却打起了自已的小算盘,纷纷为孩子报各类培训与兴趣班,把孩子的假期占得满满的。究其原因,除了家中无人看管、担忧孩子安全外,更重要的原由为的是补齐知识上的短板,图谋今后能考上好初中、高中、大学。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折射出的依然是对孩子未来的焦虑。
在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求给中小学生减负的情况下,学生校内的知识点难度降低了,考试变少了,作业变少了,在校时间变短了。但是,高考的指挥棒没变,孩子的学业负担和压力未见减轻。减少作业、减少考试、提前下课等措施实施后,有些学生可能因“吃不饱”而去校外“觅食”。数千亿元级的巨大产业说明家长对校外培训有强烈需求,因为校外培训班能迅速提高学生分数,消化学生在学校教学中未理解掌握的内容,增大孩子被名校录取几率。面对中高考单一的分数标准评价体系,没有家长愿意拿自己孩子的前途当“儿戏”。学校成绩最好的学生都上校外培训,其他孩子哪敢不上?在“剧场效应”裹挟之下,家长疯狂报班现象不足为奇。折射出的多重问题让人们看到,为学生“减负”问题未得到根治,学生负担和整个社会的焦虑却加重。
校外培训班靠“知识提前学+教师灌输解题捷径+大量刷题=迅速提高分数”的教学套路,对孩子长期成长不利。大量孩子参加校外培训后,分数提高,将会整体推高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录取门槛,再反作用于家长和学生,以致学生不得不“深扎”入校外培训班,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跟着加重。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在应试的路上越陷越深,离素质教育的“初心”越来越远。家长们应该认识到,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该做的是为其提供有利条件,引导其正常发展,而不是包办代替。家长“用力越界”,不仅无助于孩子学习,反而让其徒生不必要的“焦虑”,增加了其精神负担。虽然在现实中,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高学历与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的确能让人领先一步。但随着社会发展,重文凭、重学校牌子,正被重能力、重创新所取代。用人观念的悄然变化,我们的教育观念理当与时俱进,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教育焦虑症,病因在社会,病根在家长。社会要稳步推进改革,加快“重能力、重创造”进程,形成正确用人导向。强化相关法律执行力度,维护好各行各业劳动者合法权益,缩小行业差距,加大社会保障建设,让行业无高低贵贱理念变为现实。同时,社会也要持久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孩子的路关键要靠孩子自己去走,家长的焦虑无济于事。要明确随着社会发展,今日的许多担心都将是多此一举,从而放宽心态,给孩子成长以选择与自由空间,也许更利于孩子发展。 (尚凡)
新闻推荐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0年12月31日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12月31日24时起,国内汽油、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