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宝民
明代作家冯梦龙曾在他的书中记载过两件事,都是和智慧有关的,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聪明并不逊于现代人。
古时有一个叫韦孝宽的人,被朝廷任命为雍州刺史。为了标记道路里程数,韦孝宽下令:所有雍州的道路,每相隔一里,砌一个土台,并在上面标明里数,以此方便百姓出行。可是啊,雍州那个地方夏季多雨,每当雨季来临的时候,一场大雨下来,土台就被冲毁了。于是命令重建,可是再下一场雨,又被冲毁了……如此建了冲、冲了建,浪费了无数银两,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韦孝宽调走后,一个叫章存宽的人接任雍州刺史,他到任后,了解到了土台经常被冲毁的问题,便指示道:“在每个土台上种植一棵槐树,问题就能解决了。”部下依计而行,在每个土台上都种了槐树,槐树长起来以后,土台再被冲毁,人们凭借槐树也能推算出道路的里程,果然解决了问题。而且,槐树长大以后,绿荫如盖,走路的人感到累了、热了,就坐到树下休息一会儿、凉快一会儿,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上级官员来视察时,知道了这件事,说:“哪能只有一个州这样做呢?”于是把雍州的经验向其他地区推广,其他地区也都用槐树取代了土台。
苏州到昆山县共七十里远,皆是浅水,没有陆路可行。百姓苦于涉水,早想筑长堤,但是水泽之地很难取土。宋仁宗嘉祐年间,有人献计:在水中用芦荻干草做墙,栽两行,相距三尺;离墙六丈,做一墙,做法和前两墙相同。把水中的淤泥沥干,塞在干草中,等干了后,用水车除去两墙之间的旧水,墙与墙之间都是泥土,留一半作为长堤的基础,挖另一半作渠,把挖出来的土拿来筑堤。每三四里筑一座桥,以打通南北的水域。不久长堤完成,此地还得到了灌溉之利。
遇到问题,用另类的思维去解决,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上面两则史料带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古人也拥有着极高的智慧,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所想的办法并不比现代人逊色。
新闻推荐
“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哲学学者韩东屏的一篇文章引发社会舆论广泛讨论。在一份最新声明中,韩东屏表示“很烂”并非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