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陈弘毅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而言,“答题”的难度和挑战不言而喻。
2012年以来,地处福建内陆山区的三明市勇于涉“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不断突破旧有利益樊篱和体制机制障碍,闯出了一条破解医改难题的新路子,贡献了中国新一轮医改进程中备受瞩目的地方样本。
小城市推动大改革
三明医改,缘何而起?
不少三明人认为,三明是一座因三线建设兴起的工业城市,人口少、经济体量小、退休人员比重较高,“未富先老”现象明显,医保基金曾经面临“穿底”风险。因此,三明医改是一场“被逼出来的改革”。
然而,更深层次的动因,却是医疗、医药体制长期存在的“顽疾”:医保基金的巨大浪费,不合理的医药体制,有悖医院治病救人的宗旨,让一些患者蒙受着“看冤枉病、吃冤枉药、花冤枉钱”的“二次伤害”。
医改千头万绪,从哪里打响“第一枪”?三明瞄准了虚高的药价。2012年,三明通过重点监控药品使用行为,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当年,全市医药收入年均增长15%的势头就降到了7%左右。
2013年以来,三明通过药品耗材价格调整,共增加医疗服务收入48.7亿元。同时,全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药物占比从2011年的46.77%降到2019年的24.57%,而医务性收入从18.37%上升为40.59%。
三明市副市长张元明认为,挤压药价虚高是医改推进的关键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以此为杠杆,三明进而实行医药、医保和医疗“三医联动”改革,有力解决了医改“碎片化”的问题。
在医疗服务方面,三明通过改革薪酬总量核定办法,医务人员的门诊和手术等医疗服务量直接与薪酬挂钩。从2011年到2018年,全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平均年薪从4.22万元上升到11.34万元,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大幅提升。
“让广大白衣天使拿着干净而又体面的收入,专注于治病救人的使命,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党委书记杨孝灯一语道破医疗改革的初心。
针对医保基金管理“九龙治水”的通病,三明在全国率先将原来分别隶属于人社、卫生等部门的24个医保基金经办机构进行整合,组建了三明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2016年,又率先将药品采购和医疗服务定价等职能统一到全国率先组建的医保局中。
“三保合一”后,三明推进按次均费用、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多种复合付费方式的改革,发挥医保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百姓正确就医,控制不合理医疗支出。
尤溪县西城镇玉池村村民郑秀珍去年健康体检时筛查出恶性肿瘤,她选择了在县医院做手术。一年下来,手术和用药共3.8万元,通过报销后自付不到1000元。“在县里看病,不仅报销比例高,药还都一样,医改真是普通百姓的福音。”郑秀珍感激地说。(转3版)
新闻推荐
吴农荣巴丹吉林的大沙盘捧着青土湖的蓝月亮风中的芦苇扑闪着柔和的睫毛白天的鸥鸣静夜的蛙鼓令小贝壳竖起一只只惊奇的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