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3300米的青海高原,人们常会说:青海湖里有两宝,一是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二是鸟。其中,裸鲤更是青海湖“水-鸟-鱼”生态链中的核心物种。
每年5-8月的春夏之交,裸鲤从青海湖洄游到淡水河、淡水产卵后、再回到咸水湖内,为青海湖栖息、繁衍的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
青海湖,棕头鸥捕捉到湟鱼后飞离水面
但裸鲤洄游之路是一场充满艰难险阻的生命之旅。裸鲤需要在产卵期克服重重困难溯流而上,寻找合适的产卵场,溯游越远,鱼卵孵化、鱼苗生长越久,幼鱼成活率就越高。洄游途中,裸鲤要经历拦河坝阻隔、小支流搁浅、鸟类捕食等重重困难,可谓“九死一生”。为了能更好地保护青海湖物种的多样性,12月16日,澎湃新闻获悉,云从科技携手国家水利部水科院和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使用基于自主研发的AI技术,以多模态感知、智能化分析复杂自然环境,检测青海湖裸鲤(湟鱼)的繁育数量及生态分布,为青海湖裸鲤资源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共同守护生态未来。
复杂“识”鱼,智能感知追踪
裸鲤回溯产卵,越过急流台阶
青海湖的主要入湖河流泉吉河,一级一级阶梯状的河道是专门为湟鱼洄游改造的河坝。台阶式的洄游通道便捷裸鲤回溯的同时,监管“识鱼”难度大,云从运用AI技术,精准鱼体监测,在复杂多变、光线反射的水流环境中,通过中高空摄像头的捕捉河景图像,通过视频流的智能数据分析识别生物属性特征,追踪野生裸鲤历史运动轨迹,实现全方位的裸鲤监测与保护。科学“数”鱼,助力科研分析当前,“增殖放流”是快速补充生物群体数量、稳定物种种群结构、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从2002年起,开始进行人工增殖放流。
AI识别裸鲤
为满足科学检测需求,云从通过前端智能感知技术进行鱼体的精细定位,结合跟踪、多边形ROI等技术,可以统计任何时间点或者时间段内,一个或者多个、规则或不规则区域中的鱼数并返回每条鱼的坐标位置与移动方向等属性,有效帮助科研探索裸鲤繁育数量及生态分布。未来,云从科技称,将以此“裸鲤守护”为原点持续拓展生态合作,基于智能化濒危生物保护方案,将AI与濒危生物监测、研究和保护融合共创,维护物种多样性,守护这一片高原净土。(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12月15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发布2020年度十大人物名单,其中两位是来自中国的科学家李兰娟和张永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