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2月14日澎湃新闻网报道,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北京市教委起草了《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并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加分的依据。
近年来,优质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一些中小学不约而同地将学生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之一,容易引发唯竞赛成绩论成败的跑偏。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教委明确要求不得将竞赛成绩作为入学加分的依据,是对以往中小学招生不良做法的理性纠偏,有助于进一步捍卫教育的公平。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招生的公平既关乎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前,把竞赛成绩作为招生加分依据,初衷是为了引导中小学生发展个人强项学科、注重提高综合素质。然而,由于监督与制约机制相对缺失,该政策在执行中渐渐走样,既可能滋生招生腐败,又有可能让家长在竞赛成绩的指挥棒下,强制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不仅加重了孩子的学业负担,而且背离了科学的教育规律。
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这是现实,不少家长为能让孩子就读心仪的学校,将各种竞赛成绩视为“敲门砖”,不惜弄虚作假,暗箱操作,让孩子“拥有”各种不俗的竞赛成绩。而那些缺乏相关实力和渠道,不能送孩子进校外培训班的家长,只能是望洋兴叹。这对基础教育公平性的戕害,不容小觑。
清理和规范中小学招生加分政策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为了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公正,教育部对中小学招生加分项目不断做“减法”,取消了诸如奥赛获奖、体育特长等加分项目。此番拟取消竞赛成绩作为中小学招生加分依据,应该说顺应了中小学招生制度的改革趋势。
招生公平是基础教育公平的前提。当前,减少和规范中小学招生加分项目,纠正少数人片面追求招生加分的倾向,促进中小学招生的公平公正,已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教育部门在取消中小学招生竞赛成绩加分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让教育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中小学生,其效果值得期待。
新闻推荐
用上5G和无人机你家高楼也可以做“体检”新华社上海12月15日电(记者陈爱平陈杰)雨后放晴,工作人员来到上海市虹口区景泰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