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卓然
“最近,有6位技能型人才,通过区域专用落户额度,落户临港新片区。他们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在临港新片区,学历并不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2020年12月15日,在临港新片区“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政策宣讲会暨人才政策“三进三同步”启动仪式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副处长杨武表示。
此前,临港新片区有20位技能人才入选“临港工匠”,此次落户的6位人才就是刚刚获评为“临港工匠”的技能型人才。新引进的人员当中,有做芯片设计的研发经理、有车企的冲压设备班长、还有海洋工程的起重吊运班组长。他们的学历并不高,部分仅有大专、初中学历。
“缺乏高技能人才一直是产业发展的痛点,这一群体一般存在学历不高、暂未取得高级技师证书、或者社保缴费基数偏低等问题。”杨武介绍道,虽然此次落户的6个人的学历并不高,但他们都是各自的行业、企业内表现出色的核心管理、技能人才。
为了高技能人才,临港专门开辟了一条“临港工匠”评选的通道,获评的技能人才,管委会会给予他们区域专用落户额度,作为特殊人才落户。杨武表示:“我们会根据申请人对临港新片区的产业贡献、社会贡献、以及经济贡献等综合贡献来进行评判, 给予用人单位一定的区域专用落户额度。”
除了特殊途径落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临港新片区的人才新政落户上海。
早在2019年8月,为打造临港新片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上海市出台的《关于促进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缩短新片区“居转户”年限,对符合一定工作年限并承诺落户后继续在新片区工作两年以上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
《意见》明确,对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用人单位的核心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
今年12月,上海发布《关于优化本市居住证转办常住户口政策的通知》,对临港新片区人才办理“居转户”进一步放宽标准。
根据《通知》,12月1日起,针对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用人单位引进的各类人才,最近4年内累计36个月及申报当月在本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达到上年度本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倍的,在申办居转户时可不受职称或者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
这意味着,临港新片区的人才4年内累计36个月1倍社保,在申办落户时即可不需提供中级职称。而按照上海的居转户缩短年限政策,在临港新片区以外的地方,不受职称限制的要求是4年内累计36个月要达到2倍社保。
杨武将此概括为“半价落户”,他说:“这是新片区人才政策的一大突破。政策施行后,来申请、咨询、递交材料的人数,仅仅一周就达到了之前一个月的数量。”
再次降低临港人才落户的门槛,展示了临港新片区持续落地更积极、更开放的人才政策,不断努力打造集聚海内外人才新高地的决心。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该公司在深远海探测、智慧海洋、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科技产品研发等产业等领域均有探索。
截至目前,该公司园区已有约20人成功通过新片区政策落户,另有约30人正在申请落户中。
“海洋高新园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园区服务,尤其是人才服务。”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钢说,新片区管委会出台的针对人才创业、落户及购房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园区人才的稳定性。
朱钢表示,目前园区日常办公人数超过1000人,20-39岁的中青年人才比例超过76%,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77%,海外人才占比8%。
同时,今年,园区共有69家企业进入了管委会人才住房政策企业清单,24家企业进入了居住证7转3落户政策企业清单,28家园区重点企业正在申请进入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清单。
2020年8月,海洋高新园区挂牌成为临港新片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先行启动园,将着力于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外籍人才在新片区创新创业,加快新片区产业和经济快速增长。
通过前期储备,挂牌仅3个多月时间,园区已成功新引进留创园项目14个,累计拥有留学人员项目27个,另有21个项目正在洽谈中。
2021年,随着园区海洋科技广场二期竣工,海洋高新园区还将建设留创园二期,预留3000平方米的空间专门用于留创园的项目孵化与运营。
朱钢说:“我们力争将海洋高新园区打造成为新片区留学人员集聚、技术创新、科研成果孵化与产业化的示范基地以及与全球经济结合最紧密的留学人员企业家培育基地。”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处)部长苗挺表示,临港新片区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新片区管委会将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为工作主线,不断探索,争取政策突破,用好用足新片区政策红利,搭建更加开放更加完善的人才工作体系。
新闻推荐
近日,一份《杭州市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报》在网上流传。简报显示,萧山区发生了今年首例狂犬病例,患者是一名初二女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