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利避害,是绝大多数人的本能。因此,激励更多人在危急时刻及时站出来,还得靠职能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对真相的追踪、人性化的执法等,为好人不难做提供制度性保障。
据报道,广东东莞的网约车司机艾先生近日接到一张订单,乘客为一家三口带着一个婴儿,上车不久婴儿突发疾病失去知觉。艾先生连闯三个红灯将孩子送医,为此,他要被扣18分,并处以600元的罚款。交警表示需提供相关的医院证明,但婴儿家属却拒绝作证,称闯红灯跟他没关系。↑ 截自澎湃视频。
网上流传的聊天对话显示,对于艾先生请求作证的诉求,当事乘客冷漠地拒绝,并称“你们闯红灯给(跟)我没关系”。司机不顾罚款扣分的代价,第一时间送医,这种善意和乘客的冷漠形成了鲜明对比,该乘客也成为舆论的矛头所指。
于情于理,乘客的拒绝确实让人难以理解。首先,谁也无法料到,如果婴儿送医不及时,是否会出现其他意外;再者,为司机作证,一般而言,应该是件举手之劳的事。既然如此,乘客为何用冷漠的姿态来“回报”司机的援手?背后有没有什么苦衷?
不管怎么说,对一个网约车司机而言,扣18分、罚600元的交通违法处罚,代价无疑是相当沉重的。更关键的是,它可能会形成负面示范效应,强化“好人没有好报”的社会心理。
目前为止,网上只有司机在发声,乘客尚未出面回应。舆论层面,不少人期待乘客能够站出来,让善始之事能善终。但得看到,这种舆论期待,更多是建立在个人的道德自觉基础上的,它并非一种硬性的约束。
说得直白点,乘客再不厚道,沉默也是一种权利,谁都无法强迫他们出面,对于其没有履行道德义务的行为,没必要去无度地苛责。要保证好人好事能得到善意的反馈,说到底还得靠相应的执法部门,在积极主动弄清真相的基础上,给司机和舆论一个好的交代。
好消息是,14日下午,公安部新闻中心官方微博@中国警方在线称,经过调查,已经取消了对司机艾师傅的处罚。此前据媒体报道,当事乘客曾打110报备,交警经调取医院监控等证实确有其事。
这种“宽宏大量”,其实也是给好人好事提供一个宽松的土壤。因为,司机在他人遇险时施以援手,如果因受助者沉默而无法“自证清白”,就得承担巨大的行善成本,如果是僵化教条且缺少人情味的执法,多少会削弱人们行善的动力。
当然,网约车不是急救车,没有警报装置,闯红灯的危险不言而喻,所以一开始,当地交警表示需提供相关的医院证明,没有听信司机的一面之词就取消处罚,这也是对公共安全负责。对真相严格严谨,在执法时又留有弹性,而不必非得只能通过乘客作证,是应有的应对方式。
对于乘客的态度,司机表示不后悔,下次遇到还会这么做。如此大度值得点赞,不过从社会运转的角度看,我们同样不能将善行善举土壤的培养,建立在这种极高的道德觉悟之上。
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趋利避害,是绝大多数人的本能。因此,激励更多人在危机时刻及时站出来,还得靠职能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对真相的追踪、人性化的执法等等,为好人不难做提供制度性保障。
无论如何,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之后,还寒了心。减轻善行善举的不必要代价,消除好人好事的后顾之忧,相互援助的社会氛围,才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原标题:《司机行善却遭拒绝作证,以宽容执法保障“好人不难做”》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黎青作□郝冬梅“宪法是做什么的?和我们的关系大不大?”“邻居家的果树枝干伸到我家地里来了,该怎么协商解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