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里,天寒地冻,徜徉在时间的走廊——或许,你正在沏一壶好茶,几个人围坐一起围着个火炉,一边烤火,一边闲扯着家常;或许,你钟情于白茫茫的银色世界,踏雪进山,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变形世界里猎奇那种属于自己的快乐;或许,你在被大自然同化的同时,踌躇满志,在出现“万象晓一色,皓然天地中”的壮观景象中遐想联翩……自由的雪域,从心而行,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如果让历史回归到八百年前的北宋王朝,那时我们的古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这样的雪天里是不是也在烤火消闲?
这是个大雪纷飞的天气。北宋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会写诗,八岁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那程颢又是何人?程颢是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与其胞弟程颐同学于周敦颐,兄弟二人共同创立了“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程颢原来是这么大的一个学问家,自然受到天下好学之人的景仰和崇拜。
后来程颢死了,杨时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致力于追求一流学问,刻苦钻研,他不辞劳苦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持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行至半途,朔风凛凛,大雪纷飞,刺骨的寒风像尖刀一样刮在杨时、游酢的脸上,生疼生疼的。他们只好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地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玉簇,树林银妆,房屋也被披上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给冻僵了,冷得直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许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于是赶忙起身相迎让他俩进屋。
杨时不顾天气寒冷冒雪登门拜师求学,学有建树,是名噪一时的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被学者推崇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程门立雪”的故事是雪域里升起的别样的美丽风景,与银色的世界相映生辉。
新闻推荐
12月13日,一名小学生手拿鲜花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北极阁丛葬地参加悼念活动。当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