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健身行业正站在一个重要的拐点上,经历一次关乎变革与否的选择——
身后是过去30年传统健身行业从快速发展走入“寒冬”的局面,投诉持续增加,服务口碑暴跌,社会信任度持续下滑;身前是两条不同的发展之路,一条是延续原先“销售导向”的运营思路,另一条则是借助互联网转向“用户导向”和平台化的全新行业模式。
这原本看似平行的两条道路却在当下有了交集。事实上,部分传统健身俱乐部已经做出了选择,其中就包括中国头部的健身品牌威尔仕,他们从12月推出自动按月扣款的“月月付”会籍模式,正是一次大动作。“在中国做健身,不是没有需求,是没有好的供给。”在12月10日刚刚结束的“共赴健身新十年——乐刻数智赋能平台开放”发布会上,乐刻运动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夏东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并且宣布将开放“数字赋能”平台,携手商业俱乐部共同改善健身行业。
不管是传统健身房的运营思路改革,还是新型健身平台的开放尝试,互联网能为中国健身行业带来改观吗?
闭店率20%之下的变革
这个月初,当国内知名连锁健身房品牌威尔仕健身正式宣布在全国门店实行“月月付”的会籍付费模式时,健身产业圈中不乏“走高端路线的健身品牌是不是要向市场低头”这个略带尖刻的论调。彼时,威尔仕COO窦红星给出了这样的变革诠释:“本质上是让公司向更加精细化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转变,推动销售导向,到用户服务的回归。”
这样的改变和转型,也算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健身人口渗透率虽然仅为4.9%,远低于美国20.3%的渗透率,但会员绝对数量已达6812万,健身房共10.82万家,均超过美国。
另一方面,中国的健身行业依旧处在“寒冬”中,经营不善、闭店跑路的故事持续上演,健身教练的业务能力层次不齐,造成健身行业整体的服务口碑暴跌。疫情之前,健身连锁品牌浩沙的全国直营门店就曾一夜关闭,而这只是国内大大小小工作室、俱乐部生存困境的一个缩影。
据行业内的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国健身行业实体门店将近10万家,闭店门店接近8000家,突破历史新高。而在疫情的持续冲击下,闭店数量预计将继续增长,威尔仕董事长王文伟就曾判断,受疫情影响,国内健身房闭店率将在20%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冰火两重天”?
一项数据或许能够说明一二:据2019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健身俱乐部的办卡记录里面,只有11.5%的卡是续卡,88.5%是新卡。
传统商业健身俱乐部,为了维持现金流,不得不引导用户成交更高客单价的课程产品,赚“用户不来”的钱成了长期的商业逻辑。因此,中国健身市场出现了健身房数量与真正健身频效严重不符的怪现状——新的消费增量无法沉淀为真正的存量。
越来越多传统健身俱乐部从年卡改为“月卡”,正是认清了这种“不健康”的商业模式,开始回归“用户服务”。
乐刻希望自己的平台化模式能够改善原先健身行业的一些痛点。
用数字化“武装”健身行业可行吗?当然,从年卡变成“月卡”,对于健身行业的发展而言,并不只是推出一个新的付费产品这么简单,而是从内容、团队架构、考核方式和获客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重构。
以威尔仕为例,公司建立了新的私教管理体系,原威尔仕私教副总裁葛申伏离职,但新增了类似CDO首席数字官( Chief Digital Officer)岗位,推动销售数字化。
数字化,正是中国健身产业走上如今这个拐点的重要动力和关键所在。
相比于传统的健身俱乐部,成立五年的健身平台乐刻运动在这方面就有“先天优势”。
“乐刻创办时就确定了两个原则,第一个我们要做90%人的生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成一个大生意。”夏东在阐释乐刻运动过去五年的发展模式时,就提到了数字化对于旗下健身馆在服务和运营上的帮助,“第二个我们一定要赚“用户来”的钱,没有任何一个行业靠赚用户不来的钱能够成长出大公司,能够可复制、可发展的扩大。”
这几年,他们和传统健身俱乐部发展突进最大的不同,就是将用户、教练、门店端利用数字化工具打通,实现所谓“人、货、场”的高效匹配,同时实现成本降低,提升用户体验。而在用户端,乐刻通过改造场馆智能化,让用户的进场、购卡、约课、评价等所有行为在线化,并根据用户行为推荐相应服务产品。
“哪些用户很久没来了?哪些用户可以引导尝试团课?哪些用户需要一节私教体验课?数据系统可以帮助对用户的精准运营。”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乐刻运动在中国健身产业整体挣扎于“寒冬”时,即便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依旧逆势而上——根据这场发布会上的数据,乐刻在2020年新拓展9座新城,落地近200家新门店,刚刚过去的2020年“双11”,这家年轻的健身平台在销售额上创下1.71亿的行业新纪录。
当然,从威尔仕健身和乐刻运动的改变和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模式和平台化模式,除却数字化和月付外,依旧不兼容。
这一点乐刻这场发布会中也能窥探少许。乐刻相继与石家庄全明星俱乐部、常州银吉姆俱乐部、昆明万动汇俱乐部、邢台金力豪、厦门形馆等商业俱乐部达成合作,用数字化“武装”传统健身房,推出月付模式,试图通过合作寻找到健身行业的变革之路。
乐刻口中的赋能平台运作模式。
产业互联网能为健身行业提供多大平台“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坚定做的,不是一家零售连锁而是产业互联网平台。”
这是乐刻运动创始人CEO韩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述,用韩伟的话说,这个产业互联网平台是中国健身行业走出“寒冬”的一个重要尝试。
“中国健身行业还处于发展的早期,客观上讲我不认为中国的健身俱乐部互相之间有特别激烈的竞争,大家的使命是共同推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厚用户价值、教练价值、场馆价值,这个目标比“竞争”主题大得多。”
那么,乐刻运动这场发布会上提到的“数智赋能平台”能为中国的健身产业提供多大的发展空间?
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例子就是,昆明一家拥有5个店面的传统健身俱乐部原本卖年卡的会员数是500人,在利用“数智赋能平台”改成月卡模式进行数字化管理后,会员增加到800人,健身俱乐部每天锻炼人次从100人增加到200人,用户价值与健身频效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俱乐部运营成本也降低了,原本有三个会籍销售、三个前台、三个保洁的9人配置,变成了三个运营加三个保洁的6人配置。权责重置后,俱乐部现在每个月都能实现盈利。
这是产业互联网所搭建的数字化平台对于产业的升级。这套“赋能逻辑”也更接近产业改造,不仅提供技术工具,实现业务在线化和数字化,还利用自身模式优势推动传统俱乐部商业模式的改变,其中包括了年卡变月卡,也包括教练的平台化。
“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夏冬并不否认产业的改造和升级都有一个过程,特别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健身产业,“基于一个行业各个链条的赋能改造,它不会是消费互联网那样的发展速度。”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平台“升级”传统健身行业,如今成了中国健身产业更快走出“寒冬”的一个机会。
疫情确实冲击了健身行业,但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就如韩伟期待的,“这项长期事业会经历阵痛,但我们有信心和行业各位,共赴健身新十年。”(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近日,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63岁的张桂梅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