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传承优秀文化,为小康村建设塑造灵魂。注重强化农牧村原生态文化的建设与传承,大力发掘、保护、发展与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乡村振兴的文化软实力;加大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特别是关键区域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人文文明的保护,以及民俗、民风和古筑、民居等文化要素的保护,实现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变;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社会道德规范建设,继承和发扬光大优良传统;持续推进农牧村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建设,加强农牧民书画展、摄影展、文艺汇演、体育赛事及乡村节庆活动,丰富农牧民群众精神生活,繁荣兴盛农牧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真正让人们“看得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建设生态文明,为小康村建设激发动能。强化绿色理念对农牧村生态治理的引领作用,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并重,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表里如一、神形兼备,充分发挥生态魔力在农牧村乡风乡情乡貌上的内在特色优势;在强化对水资源质量和耕地土壤质量保护的同时,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革命向纵深发展,大力倡导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乡村社会综合治理,努力让乡村文明成为小康村建设、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推进环境保护、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及生活服务,加快农牧村环卫设施建设,垃圾污水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根本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推进特色乡村人性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绿色养殖,促进乡村生态保护投入与开发建设效益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黄金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夯实基层基础,为小康村建设强化保障。牢牢把握党管农村工作要求,通过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等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从而更好担负起引领小康村建设、促进乡村发展、满足村民美好生活期待的重任;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提倡和开展“领头雁”活动,建立导向鲜明的党组织书记考核奖惩机制,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探索设立农牧村党建专项基金,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基层组织活动经费不足问题;坚持“党建带小康,小康促党建”,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党建责任考核,做到扶贫、扶智、扶志和扶组织的内在统一、有机结合,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乡村振兴,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不仅要搞好建设造好“形”,弘扬文化敷好“彩”,更要做好开发产业这个赋“能”工作,尽力为农牧村注入源头活水,补强各方面的短板,改进掉链子的地方,让小康之花长放光彩。
新闻推荐
12345不再仅是一条为群众解忧的民生热线,江苏近期率先开通12345“一企来”热线,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如有生产经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