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次授予台胞“省级劳动模范”称号 台湾青年李伟国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12月2日,“85后”台湾青年李伟国被授予“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四川首位获表彰的台籍劳模。在此之前,他还专门在网上查了“劳模”的含义。他觉得,相对于那些在岗位上奉献几十年的前辈,自己的资历还太浅。但另一方面,这个称号也是对在川打拼的台湾青年的鼓励。
作为华灿工场·成都空间的运营负责人,两年来,李伟国致力用创意设计增进两岸青年融合作用,并借助四川航天科工通信技术研究院资源优势,累计孵化企业113个,其中21个为台湾青创项目。
在参与并见证这些创业项目落地中,李伟国更真切地感受到四川的快速发展,“来成都前听说‘少不入川’,现在我逢人总说,‘少不了入川’,四川、台湾都是家。”
从台北到大陆 我不后悔跳出舒适圈
在成都3年,李伟国经常听到台湾同乡讲述创业梦想,那些憧憬和忐忑,是他用青春走过一遍的。
2008年冬天,完成本科学业的李伟国第一次来到大陆,从浙江义乌到上海城隍庙,他看到了大陆翻涌的活力。随后,他去北京实习,研究生时又到上海做交换生,“北京、上海的国际化程度,还有机会和平台,都让我惊喜。”
研究生毕业后,李伟国进入台北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很快年薪就达到了20万元。2016年5月,经过对未来发展的反复思考,李伟国决定舍弃在台湾舒适的工作和生活,到北京从头开始。他说,“如果一直留在台湾,我可以预期五年、甚至十年后自己的样子,但大陆市场比台湾大很多,很难猜到自己未来会怎样,这样的人生更有挑战。”
于是,在北京,同样是房地产公司,他从一线销售做起,一年时间成为项目销售冠军,年薪达到30万。2017年4月,李伟国辞职加入由中民国投(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创立的华灿工场,成为这个创业孵化器的合伙人兼总经理。
“我不后悔再次跳出舒适圈。”在李伟国眼中,大陆近年来的发展,让他意识到“我们迎来了最好的创业时候”。
如今,走进华灿工场·成都空间,《关于促进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川台70条”)的政策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李伟国觉得自己很幸运,华灿工场落户成都时,赶上四川出台“川台70条”,“惠台政策不仅帮园区步入快速成长期,也是对台青创业的政策护航。”
在政策扶持下,华灿工场·成都空间成为西部规模最大的双创空间,园区得到了租金减免和装修补贴……
在李伟国看来,少了后顾之忧后,他能将更多精力放在举办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组织台青实习就业和招引台青创业项目落户四川等工作中。
希望变成现实 大陆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
似乎,每隔一年,李伟国就有“新动作”。2018年10月,李伟国将华灿工场拓展到了新一线城市成都。他认为,台青在北上广创业,成本投入较高,一旦失败就很难重振旗鼓,但在西部做项目孵化,也许能以最小的代价“吃螃蟹”,有更强的底子做市场拓展和转型升级。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背景下,今年9月,华灿工场·珠海空间启用,形成了华灿工场与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效应。
李伟国希望在2021年能布局江浙沪地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对于紧密地创业节奏,李伟国表示,“抓住机遇,就能抢占先机。大陆市场大,人口也多,竞争自然很强,如果我能下好‘先手棋’,加上各地政府惠台政策落实落细,我们很有优势。”
刚来四川时李伟国曾表示,“大陆向台胞打开大门,希望与台青分享发展机遇,我希望能为台青将这扇门开得更大一点,道路铺得更平坦一点。”
如今,他正脚踏实地将希望变成现实。
“没有谁的创业之路是轻轻松松的。”在李伟国看来,“不管多艰难,大陆始终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到大陆创业仍是一件充满诱惑力的事情。”他形象地将此比喻为学游泳,“刚开始学习游泳时,大家都会呛水,但只要方法得当、懂得坚持,你就能学会。”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杭州12月2日电“不在群里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分数)”,“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并在群内上传”……近日,杭州市滨江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