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过半首次展出 辽博藏国宝级宋代文物倾囊而出 国博唐宋八大家画像助阵

来源:澎湃新闻 2020-12-01 17:55   https://www.yybnet.net/

原创 李欣 李家丽 雅昌艺术网 收录于话题#展览46#艺术122

观众期待已久,它却姗姗来迟。

8月定档,开幕日期一推再推经打磨的唐宋八大家精品文物展终于在一片翘首期待中,缓缓走来。

展览现场

展览将自12月2日起面向公众开放,展期3个月。

如果说正在北京故宫热展的苏轼大展,是以个体出发,以点带面,展示其非凡影响力的话;此次展览将立意定在唐宋八大家,是以面显面,突出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和家国情怀。此次展览是全国首个以传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的主题文物展,亦是辽博继“又见大唐”“又见红山”展览后再度推出的重磅之作。

展览现场

在展品方面,展览集齐了来自国博、上博、中国美术馆等12家单位的115件文物,其中有53件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辽博也拿出了自家的“压箱底”:《宋人仿顾恺之洛神赋图卷》领衔,网红文物宋徽宗《瑞鹤图》《东晋佚名曹娥诔辞卷》《明仇英赤壁图卷》《北宋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卷》《北宋苏轼行书阳羡帖卷》《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等国宝级文物均在展览中展出。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3大部分:文垂千载、德行笃定、家国情怀。每个部分又设若干单元,分别从唐宋八大家的历史文脉传承、修身齐家之德行、为官之道三个方面进行展示。

重点文物和专家解读:

趣味性和互动性可能是此次展览给人的最大感受。一入展厅,便能看到许多绿植和互动场景,这是辽宁省博物馆在此次展览中营造的氛围。“我们在三个展厅中分别用了竹、松、梅,以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三大代表意象,烘托唐宋八大家群体的精神品格”,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说道,“展厅右侧有“诗牌”,70句诗依次显现,其中不乏耳熟能详之句”。

辽博首次采用短视频推介展览

序厅赫然显现的还有唐宋八大家的画像,董宝厚介绍,这八幅画像借展自国博,虽然每次网络检索八个人的名字都会出现,但这些画像从来没有公开展出过。看似风格统一的八幅画像,其实是集自3套清代册页。值得一提的是,在图注中,辽博并未简单罗列八人的生辰籍贯、字号事迹,而是以简短精悍、通俗易懂的名号解释这八位大家。如将欧阳修冠之以“以醉翁自居的宰府重臣”。

先来看几张众人期待的明星展品:

苏轼 《潇湘竹石图》

故宫博物院9月份的“苏轼大展”中未能展出的《潇湘竹石图》也将会展出,展期为2021年2月2日至3月2日,展期一个月。

《瑞鹤图》 宋徽

《瑞鹤图》在网络上的人气可能仅次于《千里江山图》。对于为何在唐宋八大家展中展出《瑞鹤图》,董宝厚说道:“《瑞鹤图》创作于1112年,描绘的是正月十六之时,群鹤在空中飞舞的景象。就在这一年,八大家中最小的苏辙去世,这八人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终于可以被盖棺定论,其卓然成就已定为历史事实。所以这幅图象征宋文化的底色,亦是八大家去世的时间点”。

从图像入手

可读性和趣味性在展览的第一部分延续。众所周知,唐宋八大家以“古文运动”著名于史,可是,如何用文物展示古文运动?如何对没有文学史知识的普通观众解释古文运动?

南宋 佚名 摹孝经图

辽博想到的办法是从图像入手。与文字相比,图像往往更易理解。通过馆藏书画、陶瓷,尤其是那些与文学史联系紧密的书画陶瓷作品的展示,使观众理解古文运动生发于何处。

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唐风图

董宝厚介绍,也许大家对这幅《唐风图》并不那么熟悉,但它在美术史上却是鼎鼎大名的,是教科书级别的文物。该画由南宋宫廷赵构和臣子马和之合绘,赵构很喜欢写诗经,每写一篇便让马和之据诗意绘一图。赵构写了30多卷,马和之也画了30多幅。可惜流传至今仅16卷,其中15卷为赝品。真品就此一卷。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是第一展厅的高潮。该卷上次展出还是2018年,辽博新馆落成之际。该图有多精美自不用说,四幅宋画传世摹本(原作顾恺之《洛神赋图》)之一足以奠定其“国宝”的身份。值得说明的是,辽博这次将这幅摹本同90后画家叶露盈并列展出。

东晋 佚名小楷书曹娥诔辞

北宋苏轼行书阳羡帖

苏轼《阳羡帖》,是苏轼写给友人的信札,内容为:

“轼虽已买田阳羡,然亦未足伏腊。禅师前所言下备邻庄,果如何?讬得之面议,试为经度之。及景纯家田,亦为议过,已面白得之,此不详云也。冗事时渎高怀,想不深罪也。轼再拜。”

68个字的短信,大致意思是:我(苏轼本人)虽然已经在阳羡买了田地,但也不能满足生活所需(伏腊:古代冬夏两种祭祀的名称),禅师以前说过在邻庄准备了田地,结果怎样?我委托得之(苏轼的朋友)去商议经办这件事。景纯家的田地,也请得之商议经办,此事就不详说了。为这点琐事不时的打扰您,您大人大量,想来必定不会怪罪我。苏轼再拜。

南宋 马麟荷乡清夏图

对于这一想法,董宝厚表示,其实传统博物馆是不大展当代作品的,尤其是插画家的作品。因此,这一点也是此次展览的创新。《摹顾恺之洛神赋图》距今已一千余年了,作为当代人,如何去欣赏、理解古代的作品?即便专家论述其价值连城,但普通人又该通过何种方法领略其美?我们想,叶露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的方式。这两件通过千古对话,告诉观众,古画也是生机勃勃的。在展览期间,叶露盈也会在辽博举办讲座。

宋拓 苏轼楷书欧阳修醉翁亭记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赵孟頫的行书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作者是田园诗人陶渊明。南宋灭亡,赵孟頫蛰居在家,辞不赴任。后在忽必烈的诏书中,终得出山,任职尚书省。虽得重用,但生于宋朝,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赵孟頫很可能是有故国情怀的,这从他生平几乎不间断地书写《归去来兮辞》中见出端倪。无论是初次回乡病休时,纵使欣喜也清楚那转瞬即逝的休憩;还是远离朝廷于江南潜心书画时,能够获得暂时的轻松同时更加看淡政治纷争;还是年逾花甲自知年老就能还乡,静静等待命运降临的淡然,赵孟頫都不忘写上那么一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朱熹 行草书尺牍并大学或问手稿

朱熹是一位理学家,也是儒学道统的继承者和捍卫者,曾补写《大学》。《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由朱熹而成“四书之一”。朱熹担心其书太过晦涩,不易理解,故撰写《大学或问》,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讲述大学的核心理念。此次展出的即为其手稿。从文字上,出自朱熹晚年手笔,可以说是朱熹一生学问、心血的凝结。“千年后,我们仍能看到朱熹墨迹,十分珍贵”,董宝厚说道。

欧阳修 《行书谱图序稿并诗》

除了是“隐形的家谱设计者”,欧阳修还是个“改稿达人”。此次展出的《行书谱图序稿并诗》便呈现其改稿的过程。对此,董宝厚告诉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在《醉翁亭记》刚写下的时候,开头四面山介绍十分详实。一次他念给砍柴夫听,对方直言开头太过繁琐,不如改成“环出皆山”。从此以后,甚至是晚年,欧阳修更加注重改稿,这件展品上有很多涂改和批注的痕迹。在这件展品中,可以看到,一个文学家如何构思文章,千古名文又是如何产生的。

孝宗赵睿《草书后赤壁赋卷》

仇英《赤壁图卷》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全卷》 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

《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均为苏轼撰并书,此两赋并后记,为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前者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后者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前后总计六百八十四字,为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前者作於公元1091年冬,后者作于公元1093年,为苏轼晚年所作,苏轼贬往岭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县)书此二赋述怀。自题云:“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时年已五十九岁。

重点展品:鲜于枢《行书王安石诗》

此外,此次展览还围绕“以观众为中心”(辽博语)的策展理念,准备了许多小惊喜:首先,此次展览以“唐宋八大家”为主题,展出书画、碑帖拓片、古籍等展品百余部,一方面对唐宋文学史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和对比,另一方面以后世评价,深入浅出地介绍“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及精神境界;

南宋 高宗赵构章草书洛神赋

宋刻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次,展现文学成就之外的生活中的唐宋八大家,从其诗词文章中提炼出他们家国情怀、为官之道有关的内容,使其作为“活生生的人”而显现;再次,通过增设打卡地、古文记忆小卡片、互动答题、触摸屏等,增强展览的亲和力,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清 王原祁 西湖十景图

最后,此次展览计划与教育系统合作,尝试开发初、高中文言文课程,使学生在博物馆与文物中“结识”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其人

唐宋八大家,今指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他们是唐宋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八位的努力,直到清代,人们读的、作的还是那辞藻华丽的骈文。

六朝以来,骈文盛行,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以铺陈词汇、掉书袋为特点。骈文辞藻华美,但大量引经据典阻碍了情感表达。因此,柳宗元、韩愈力挽狂澜,发起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

鲜为人知的是,唐宋八大家的称谓并非成型于唐宋,而实出自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韩柳欧王曾三苏”概括。

- END -原标题:《过半首次展出!辽博藏国宝级宋代文物倾囊而出,国博唐宋八大家画像助阵》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评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连续八年保持4%以上,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文|21世纪教育研究院熊丙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9年首次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8.2%,占GDP比例为4.04%,已经连续第八年...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过半首次展出 辽博藏国宝级宋代文物倾囊而出 国博唐宋八大家画像助阵)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