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将保证“嫦娥五号”按时从地球出发
11月17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拍摄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嫦娥五号探测器计划本月下旬择机发射
任务:月面采样回地球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1月17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11月下旬择机实施发射。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于9月下旬由远望运输船队安全运抵海南文昌清澜港,并通过公路运输方式分段运送至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此后,火箭按照测试发射流程,陆续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
11月17日上午,活动发射平台驶出发射场垂直测试厂房,平稳行驶约2小时后,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安全转运至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后续,在完成火箭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等工作并确认最终状态后,火箭将加注推进剂,按程序实施发射。
此次任务是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第二次应用性发射,此前已成功发射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计划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问苍天·“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靠什么?
11月17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11月下旬择机实施发射。
自2007年起,先后有长征三号甲火箭(简称“长三甲火箭”)、长征三号丙火箭(简称“长三丙火箭”)、长征三号乙火箭(简称“长三乙火箭”)成功助力“嫦娥”奔月。此次发射,是长征五号火箭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器,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第五次护送“嫦娥”。长征五号即将成为参与探月工程的第四型火箭。
我们祖先向往月球,探月梦想由来已久,神话故事中,嫦娥服下丹药,飞上月球。如今,现实中的“嫦娥”,在长征系列火箭的托举下,奔月已不再是神话。
长征三号甲火箭
率先登上中国探月舞台的先锋
发射“嫦娥”记录:2007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甲遥十四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拉开了中国人探索月球的大幕,首次实现零窗口发射。
长征三号甲火箭1994年2月8日首飞圆满成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2.6吨,在充分继承长征三号火箭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突破了以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动调陀螺四轴平台、冷氦加温增压和氢气能源双摆伺服机构4大关键技术为代表的上百项新技术项目,使得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跨上一个新台阶,至今保持着100%的发射成功率。
长征三号丙火箭
中国独一无二的非全对称火箭
发射“嫦娥”记录:2010年10月1日,长征三号丙遥七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刷新了中国探月工程新高度,也是我国火箭首次将卫星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长征三号丙火箭2008年4月25日首飞圆满成功,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能力达到3.7吨,它由长三乙火箭去掉1、3助推器而来,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非全对称火箭,它的诞生使我国高轨任务运载能力分布更加合理,也标志着我国突破非全对称火箭设计技术,实现了长三甲系列火箭真正的系列化、组合化。截至目前,长三丙火箭所有发射任务全部获得圆满成功。
长征三号乙火箭
唯一一型两次参与探月工程的火箭
发射“嫦娥”记录1: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遥二十三火箭,成功发射携带中国第一辆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标志着探月工程第二步进入实施阶段。
发射“嫦娥”记录2:2018年12月8日,长三乙遥三十火箭,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
长征三号乙火箭1996年2月15日首飞,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能力达到5.5吨,它是在国际市场需求的牵引下,以长三甲火箭为基础,“上改下捆”研制而成,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的主力火箭。长三乙火箭虽然首飞失败,但在全面的质量整顿和归零后,圆满完成了多项国外商业卫星发射,真正走出国门,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长三乙火箭为适应探月工程要求,开展了多项针对性研制,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成为了唯一一型两次护送“嫦娥”的火箭。
长征五号火箭
体积最大、能力最强的新生代火箭
长征五号火箭2016年11月3日首飞圆满成功,是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总长约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达25吨级,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4吨级,运载能力、运载效率等重要性能指标均居世界先进水平。长征五号火箭主要服务于我国探月三期、载人空间站、火星探测等重大专项任务,也可用于不同地球轨道大型载荷及其他深空探测任务载荷的发射。
与其他火箭相比,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体积最大、能力最强,准备时间最长,在高密度发射状态下,研制团队采取多发并行的方式,分别在北京、天津、文昌同步开展工作,才保证了嫦娥五号按时从地球出发。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计划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体积大、能力强的长征五号火箭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问苍天·深空探测
“天问一号”“嫦娥四号”有了新帮手——
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启用
近日,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喀什深空站启用,并已投入到“天问一号”“嫦娥四号”等深空探测任务中。
随着中国人迈向深空的脚步越走越远,仅靠单个大口径测控天线已经不能满足深空测控任务对测控和数据传输的需求。为提高地面系统对深空探测器下行数据的接收能力,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喀什深空站新建3座35米口径天线,与该站原有的1座35米天线组成4×35米的深空天线组阵系统,达到等效66米口径天线的数据接收能力,探测距离和接收灵敏度较现有设备将得到大幅提升,为我国执行各类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有力测控支持。
预计11月底前,我国还将实施“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目前,各深空站已经圆满完成星地接口验证以及星地对接工作,并在天问一号与嫦娥四号任务间隙抓紧开展设备维护、日常性设备指标测试以及任务针对性训练,为圆满完成任务做好充足准备。
“嫦娥”走过这样的奔月之路
回顾我国一路走来的探月之路,可谓精彩纷呈。
2007年10月24日
长征三号甲遥十四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拉开了中国人探索月球的大幕,首次实现零窗口发射
2008年11月12日
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发布
2009年3月1日
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作为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试验探月工程二期部分关键技术,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2010年10月1日
长征三号丙遥七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刷新了中国探月工程新高度,也是我国火箭首次将卫星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2013年12月2日
携带中国第一辆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用长征三号乙遥二十三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探月工程第二步进入实施阶段
2013年12月14日
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并开展巡视勘察和科学探测。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2014年10月24日
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遥十二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公里、远地点高度41.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2014年11月1日
为嫦娥五号探路的再入返回试验器“嫦娥5T”按既定方案平安着陆。在探月工程三期采样返回任务中,最终携带样品返回地球的返回器对任务的成败至关重要,我国此前尚没有地球轨道以外的航天器完成过再入大气层的返回、着陆与回收经历
2018年12月8日
长征三号乙遥三十火箭,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2019年1月3日
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嫦娥四号稳稳降落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至今仍在进行着对月球的探测和研究……
经历过浴火重生,如今,长征五号的第五次启航将负责护送嫦娥五号,让我们共同期待!
本组文图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闻推荐
市民爱心斑马线专项行动走过三年,交通参与者共同探讨斑马线治理建议实行探头拍摄措施 加大斑马线不文明行为整治
11月11日,参与“礼在北京让出文明——市民爱心斑马线专项行动”的代表共同探讨斑马线治理成效与建议。“绿色啄木鸟”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