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朝阳区双井街道苹果社区改造后的“井点”小微空间。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在朝阳区双井街道苹果社区东北角,有一个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小公园,今年7月中旬,它在居民的期待中变了模样,成了老人、儿童、年轻人喜欢去坐一坐的好去处。
“社会力量出资、责任规划师出智、各级政府部门出力、人民群众满意”,据介绍,双井街道只是朝阳区5个首次探索新模式更新改造城市空间之一。
秋千、蹦床装有传感器监测使用情况
“小时候我们家附近有一个秋千,如今家门口又添了秋千,坐上仿佛回到了童年。”11月12日上午,在苹果社区东北角,年届六旬的居民刘女士对小公园的变化赞不绝口。
这块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小公园,由责任规划师团队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带头改造,“城市象限”CEO茅明睿介绍。
“原来这个公园跟国内很多公共空间一样,就是对人不友好。有老人健身器材,但建在高台上,不方便上下。”茅明睿说,改造过程中,团队消除了场地台阶高差风险,新增无障碍坡道、科普元素、秋千蹦床等儿童游乐设施,并增加了花箱座椅与可移动桌椅,设置不锈钢装置“打卡国贸天际线”。
茅明睿说,在秋千和蹦床底下,都装有传感器,可以监测使用情况。监测显示,改造后场地活力明显提升,得到居民普遍认可。
“改造促进了人们的交往。”茅明睿说,监控获取的信息则显示,到访小公园的年轻人80%会与身边人聊天,平均时长达13分钟,小朋友互动时间长达15分钟。
刘女士说,公园改造之后吸引了很多人,以前不常见面的老邻居,现在见面的机会也多了。
5个试点项目改造获得普遍认可
变化始于2019年11月。当时,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联合中社社区培育基金、朝阳区民政局、朝阳区农业农村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启动了“微空间·向阳而生”项目。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副局长倪崇侠介绍,这个项目创新探索以“社会力量出资、责任规划师出智、各级政府部门出力、人民群众满意”的城市更新改造模式,进行朝阳区小微空间试点改造,同时做了5个项目,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群众的普遍认可。
这五个项目分别来自太阳宫、双井、小关、南磨房、常营五个街乡,倪崇侠认为,这些项目将无障碍、适老化、儿童友好、实用美学、大数据观测治理等前沿理念贯穿于改造中,并在基层根植,为宏观的城市更新形成了可复制的新理念、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例如,小关街道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前往社区服务站办事的需求,协调电力部门将服务站门前电线杆移除,新增无障碍坡道并下移门框,平缓场地高差,增加地灯照明,以“绣花”功夫提高场地无障碍便利性。常营乡巧妙结合居民各类需求,结合“玫瑰童话花园”设计主题,设置了蜿蜒的艺术管道,兼具休憩座椅、艺术晾晒、运动健身等复合功能。
在双井街道,苹果社区东北角的小公园,经过向居民征名,最终被命名为“井点”。井点大受欢迎,令双井街道开始推动更多“井点”改造,目前已经排到了五号。
小微空间改造试点活动成本低、收益大
“微空间·向阳而生”项目的资金量都不大。井点一号项目经费为24万元。
倪崇侠介绍,这次小微空间改造的资金来源并非传统的单单由政府投入,而是联合了中社社区培育基金,每个项目10万元,用于孵化创新型的实践探索。项目实际改造中,5个点都由属地追加了资金投入。
倪崇侠认为,此次小微空间改造试点活动成本低、收益大,在老旧小区更新和社会治理方面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未来,朝阳区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不断注入,形成有活力、可持续的小微空间改造长效机制。
新京报记者沙雪良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天津11月11日电天文专家介绍,如果天气晴好,11月13日晨,早起出行的公众将有机会在东南方低空看到“新月抱旧月”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