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工人”加油 《蝉》
卡夫卡笔下的小职员,在某个上班的早晨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虫。《变形记》里的压力情绪,在当代世界继续延续着。近日,继“社畜”和“搬砖”之后,又一个调侃上班族的梗“打工人”,突然在网络上爆火,成了很多人自嘲调笑的出口。那么,来看看艺术家是怎样表达这种情绪的吧。
故事隐晦而深沉
《蝉》是澳籍华裔插画家陈志勇创作的绘本,以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描绘了一只来到人类钢筋水泥世界的蝉,在打拼中迷失和接纳自我的故事。故事中,这只进入人类世界的蝉勤勤恳恳工作了17年,任劳任怨,忍气吞声,但始终没被人类接纳为同伴,不被认可,不被尊重。因为没钱交房租,蝉就住在公司的一个角落,同事们也都视而不见;因为不被人类同事接受,蝉总是受到欺负,甚至直接被人类同事踩在脚底。故事最后,蝉完成蜕变,从钢筋水泥的大楼飞回了森林。这个故事非常适合那些在工作场所觉得自己的价值被低估、不知所措、受到歧视的读者。在当今社会,一些公司将员工视为屏幕上的数字,而不是一个拥有情感、需求和抱负的活生生的人。
这部绘本由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常立翻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国内出版发行。《蝉》的故事隐晦而深沉,对故事的解读不是唯一的。一方面,这个故事可以看作是成人世界里有关“社畜”的寓言。另一方面,它也可看做青少年时期校园霸凌等欺凌事件相关的故事。
豆瓣网友小黄兔从中读出了“其实在灰暗的打工生涯后,是可以有一个全新的开始,退休不意味着人生的结束。除了朝九晚五,其实有更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例如大自然的美,例如自由和智慧。”而另一位网友菜包仙人总结出了完全不同的感悟:“人衡量外界有一个尺度,这个尺度当然可以深入到人类群体,根据肤色、性别、地位、收入、说话口音、举止、穿着、性格、生活习惯……细化出无数条标准,总有一条,让人成为他人口中的异类。”
来源于生活中真实观察
一部作品能拥有这么多不同的理解,与作者的创作理念有着直接联系。“故事里发生的事是我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人们被困在机构里非常不开心,即便只是他们的思想;还有一些人非常轻松和自由,同样的,即使只是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蝉》可以在多个层面来阅读,所以我才在这个好故事上花这么多时间去写作和绘画。我现在仍然在看它,可以看到不同的解读,几年后,无疑我会对它产生其他的想法。”陈志勇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蝉》。
陈志勇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华裔绘本作家,1974年出生在西澳大利亚首府珀斯,从小就是全校知名的画画高手。十几岁时,他开始为科幻小说和恐怖故事绘制插图。1995年从西澳大利亚大学毕业,陈志勇获得美术与英语语言文学双学位,之后便成为了插画师,并在电影《霍顿与无名氏》和《机器人总动员》中出任造型设计。此后,他凭借细腻感人的插画作品斩获了许多荣誉,两次获得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美术奖”,四度获得“世界奇幻奖最佳艺术家”称号。2011年3月,改编自他的同名绘本并由他导演的动画《失物招领》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叶志虎
新闻推荐
11月7日,沪苏湖铁路上海段在松江区石湖荡镇打下第一桩。当天下午,在位于石湖荡镇新中村的第一桩施工点,钢筋笼正被分节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