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中国卒中学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临床神经学峰会上,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透露,中国脑计划有望于本月正式启动。
会上,王拥军介绍,科技部已于上周召开了中国脑计划第一次中心专家会议,未来国家将拿出540亿元,正式推进中国脑计划的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天坛神经系统技术联盟的500家医院,将是未来参与中国脑计划最核心的临床生力军。”
“这次峰会是一次综合学科的交流,意在将大数据、现代影像以及整个神经学科的器械设备融合到一起,推动临床神经科学的发展,对接国家脑科学研究。”会上,谈及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脑部疾病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透露,从诊断来说,过去的手段比较单一,只有做CT或磁共振;现在则可以通过微观、介观、宏观三个层次去确诊某一病例。比如至今尚未清楚其发病原因的老年痴呆症,未来可以通过这些多层次的诊断争取有所突破。在治疗方面,通过医工结合等方式,可利用新出现的脑机接口等技术,促进神经科学领域病人更好康复,机器骨骼等新设备也将推动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
“现在,在北京天坛医院专门的影像室,已经可以把几个影像融合在一起,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机器诊断;特别是脑机接口,我们国家已经成功做出来了,而且是国际先进的。”赵继宗举例称,对于半身瘫痪或截瘫病人,可以在其脑子里加装芯片等装置,帮助病人用自己的意念实现吃饭、站立或表达。他透露,目前脑机接口还有最后几个关键性的技术和材料问题需要突破,研发才能继续向前推进,比如芯片的组织相容性等。为避免频繁为此进行开颅手术,科研人员正在考虑使用外接装置,他形容“这就像给病人戴了一顶特殊的帽子”。
“乐观地说,这些技术性的东西,我们恐怕还需要3至5年时间,才能看到结果。”赵继宗说。
(原题为《中国脑计划有望本月启动,瘫痪病人重新站立将成为可能》)(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11月6日,第六届“上海铜版画展”——国际美柔汀特展在徐汇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21位国内外版画家的杰作,为观众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