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王学钧
近日,江苏一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来看,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让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
这则视频已经“热播”了好几天,至今仍热度不减。视频发布者的“控诉”不仅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也引发了坊间对家长群、家委会的热议。
建立班级家长群本是为了便于家校沟通,初衷是好的。但是,种种迹象表明,某些家长群已严重背离了建群的初衷,变味了。有的家长群成了“额外任务”下达群,一股脑儿地将本该校内解决的问题强推给家长,要求他们给孩子批改作业、辅导功课,甚至替孩子参加大扫除等等。班级家长群沦为“额外负担群”,让不少家长不堪其累几近崩溃。江苏这位家长甘冒“风险”发视频“控诉”,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有的家长群则成了“表演群”“公关群”。为了替孩子在老师面前博得好印象,一些家长将家长群视为公关要地,千方百计在老师面前“争宠”,极尽各种“表演”之能事。那些本不愿这样做的家长,怕自家孩子“吃亏”,往往也会选择随大溜。各种“表演”不仅败坏了家长群的风气,也让被“戏精”围得密不透风的老师们不堪其扰。
同样变味了的还有某些学校的家委会。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有条件的公办和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应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要针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重点做好德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推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化解家校矛盾等工作。如今,在绝大多数中小学和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家委会。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家长委员会不仅有着良好的初衷,在具体实践中也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曾几何时,家委会成了某些违规操作的“白手套”和某些家长谋取私利的平台。
鉴于家长群、家委会问题多多,而其所承担的正常“任务”又完全可以在校内班内“消化”,有人建议学校一律不设家长群、家委会。这样的“一刀切”也许过于急躁武断了。不过,至少有一点需要尽快做:尽早治治变味的家长群、家委会。
新闻推荐
“我们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先有微生物后有人,人是“后来者”,但我们在旁边的屏幕上或者椅子上摸一下,培养起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