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大棚里,插着一根根三色标尺,这是量什么的?10月15日,建智科技首席科学家陈飚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三色是为了辨别色差,不同手机显示的色彩有差别,根据三色标尺的比对可以还原真实颜色,通过叶片颜色的变化来监测其生长状况。“如果只是拍照,哪怕拍再多也没用,我们需要结构化数据,也就是能标注的数据,来监测植株的长势”。
陈飚的另一个身份是智多莓队长,这是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中AI(人工智能)组的4支队伍之一。7月20日,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指导下,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在云南昆明启动,4支来自全球的AI队伍、4支来自中国草莓种植强县的顶尖农人队伍,展开为期120天的高原草莓种植挑战赛。
10月15日,第一赛季结束,AI队整体领先顶尖农人队——AI队和顶尖农人队的草莓含糖量等指标持平,但AI队在产量上领先,平均超过顶尖农人队175%以上。而在平均果重指标上,3支AI队伍均处于领先水平,纪荣喜劳模工作队成为唯一一支超过AI的顶尖农人队。
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阮继伟博士眼中,比赛的8支队伍各显神通。
事实上,在7月20日开始的决赛中,顶尖农人队用上了各自的绝招。来自江苏的全国劳动模范纪荣喜,从家乡背来了“油渣秘方”作为底肥;艳九天巾帼队的孙郁晴和王琪通过调节水质酸碱度,促进草莓植株的铁元素吸收。
“一开始我们农人队对于田间管理还是很有自信的,像人工对水肥、病虫害管理会更加及时。”孙郁晴说,这两个月下来,她们深刻认识到了农业数据化的重要性——当顶尖农人队在田间浇水、施肥时,旁边的AI组只需要对模型和反馈参数进行调整,温室的通风窗、施肥系统会进行自动调整,实现了“一身轻松搞农业”。接下来的第二个产季中,孙郁晴和队友们计划收集分析温室内pH值、温湿度等数据,对灌溉施肥进行更精细化控制。
在4个独立的AI温室里,应用了荷兰骑士(Ridder)集团的智能化环境控制计算机及水肥一体化系统,其集成超过50套传感器,可实时读取温湿度、光照强度值、二氧化碳浓度等45条生产环境参数,并根据预设条件对超过30条灌溉、通风参数进行自动化控制。数据可以远程传输给参赛者,温度高了需要把大棚打开还是关上?肥水要灌多少?这些都可以由参赛者根据相关数据的分析后确定,然后由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操作。
AICU队的成员都在荷兰,一天也没来过现场,全凭远程操控。AICU队代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硕士赵星说,他们希望未来帮助农人们打造出一套可以正确决策水肥的算法,更“聪明省力”地种地。
“数字化农业的核心还是把人工降下来。” 陈飚认为,AI农业一定不是昂贵的实验室技术,他们希望通过比赛探索出真正应用到云南本土的解决方案,为小农户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他所在的这个由11位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昆明市农科院等专家组成的团队,正在尝试将决赛中摸索出的阶段性成果,在昆明周边种植草莓的家庭农场、合作社之中做部署实验。
另一方面,陈飚认为,无论AI多发达,现场管理还是需要的。“现在看数据上AI队比农人队要高,但这是建立在高质量现场管理基础上的,其实是二者的一种融合。”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师周波说,“不应该提倡都采用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因为普通农民用不起。但可以根据数据分析来告诉农户用多少水和肥合适,比如实现精确灌溉,是浇一桶水还是半桶水。这才能真正解决农业中的问题。”
帮助新农民从“卖得好”到“种得好”,也是主办方拼多多的一项长期探索。多多农研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兰克认为,比赛虽然是“人机竞赛”,但也要探索人机协同,希望摸索出一套帮助中小种植者提升效益的最优解决方案。
新闻推荐
城市因你而美好 致敬城市 合肥市第二十五届环卫工人节表彰大会举行
○合肥市第十一届“十大环卫之星”本报讯一把扫帚扫出城市的整洁,一身汗水换来城市的美丽。合肥万名环卫工人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