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安徽省“十二五”重点培育专科安徽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合肥市第五周期重点专科
○介入血管疼痛科 安徽省“十三五”重点特色专科 合肥市第五周期重点专科
○高压氧科 合肥市第六周期特色专科
学科建设是医院立院之本、强院之基,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技术水平、人才培养和品牌效应。学科建设不仅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学科建设也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基石,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近年来,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大力引进新技术应用新成果,加强重点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使医院学科建设步入“快车道”,使得这所市级医院实现“弯道超车”。通过学科建设,2020年医院一举获批4个国自然立项,5个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
跨越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学科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后来者如何赶超前者,实现突破,还需手握一本学科建设秘笈。
2013年至今,合肥市二院的跨越式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从原来仅有两三个市级重点学科,到现在占据半壁江山,“现在我们有17个市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依靠的是院领导重视和所有医院同仁的共同努力,在学科建设上积极作为,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合肥市二院副院长吴君仓说,在医院正能量引导下,年均论文发表数量超过500篇,“在2013年左右,一年发表只有十多篇,高质量的就更是屈指可数”。吴君仓说,现在一年中华及SCI接近100篇。
在实践上,市二院申报的省市以及国家级重点项目也一年比一年多,“去年神经内科申报的合肥市重大借转补拿到了一项100万项目,今年合肥市重大借转补又拿了两项”,吴君仓说,特别是今年获批了4项国家科学自然基金,“对于地市级医院而言,这样的成绩实在望尘莫及。”
今年刚刚公示结束的安徽省科技技术进步奖中,笔者看到地市级医院一共只有8项,而合肥市二院一口气拿下5项,“今年的双盲评选制度,摈弃了以往分摊均衡,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和推动。”吴君仓说,这也是依托于医院这几年狠抓学科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合肥市二院先后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获批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等六大“国”字号中心,获批合肥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挂牌合肥市脑血管疾病、介入医学、男科学、盆底尿控疾病、康复医学五大临床研究中心,合肥市名医工作室8个,市级质量控制中心19个,居全市首位。同时还是国家级母婴优质服务单位。
把国际DNT时间缩短至13分钟
为脑卒中患者赢回时间
2019年12月2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被授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称号。这是继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之后,该院获得的又一国家级认证,标志着市二院脑卒中诊疗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心脑血管病防治、诊疗、救治、康复等已达到国家级建设标准。
通过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的创建,把院前和院内救治一体化建设,规范救治流程,核心要素就是绿色通道的建设。
“绿色通道的建设首先就是健康知识的普及,我们在这两年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在院内院外的培训,对120医护人员包括司机的培训,这些培训加起来超过120场,受训人数达到1.3万。仅2019年义诊就达到30多场。”吴君仓说,除了培训他人,专业医护人员还要进行不间断的学习,不断在学习中掌握更先进的救治方法。
脑卒中治疗病程长、涉及科室多,对医院多学科合作的要求极高。在卒中急救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词叫“DNT时间”。脑卒中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是4.5个小时,一旦超过4.5小时就无法溶栓。
国际DNT时间为1小时,而随着市二院这些年不断提升的医疗硬件设备和高精尖的医疗人员,以及医院对卒中绿色通道的建设,一例患者的DNT时间仅为13分钟。“把神经内科前移到急诊,加上卒中护士,让患者得到规范有效的救治。把绿色通道打开,卒中医生和卒中护士随身携带‘治疗设备和仪器’,全程陪诊,让病患无论在哪里,需要什么救治工具随时可以拿到。这些都有效地为患者争取到了治愈的时间。”
市二院的神经内科成立于1989年,是目前合肥地区市级医院中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神经内科专科,安徽省“十二五”临床医学重点培育专科,合肥市第三、四、五周期医学重点学科,为安徽省“十三五”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是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皖南医学院神经病学硕士培养点及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安徽省神经内科质控中心常委单位及合肥市神经内科质控中心主委单位,合肥市神经病学分会主委单位,是长三角城市群神经内科专科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副主委单位、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协作单位及国家脑卒中远程会诊中心协作单位,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联盟聚合共促行业发展
介入血管科联合同济大学共建医疗平台
2019年4月25日,合肥市二院脑血管病、介入医疗、男科学三大临床研究中心同日挂牌。作为,一个在众多大医院看来是“夹缝中”的学科,介入血管科能获此成绩,靠的就是不怕输的闯劲和敢吃苦的拼劲。
市二院介入血管科目前是全省单体规模最大、开展项目最多的综合性介入诊疗学科,参与了三个国家级临床规范或指南的撰写,和同济大学介入血管研究所建立了战略合作联盟,在同济的指导下按照同济大学的标准全方位开展了临床、教学、科研。并获得了同济大学介入血管研究所的充分的肯定和全方位支持。
作为领路人,介入科主任殷世武对科室的发展定位为“差异化竞争”,就是与省内知名医院形成差异化。经过多年的苦心造诣,该科室形成了以肿瘤介入为基础,以非血管介入为特色,以血管介入为重点发展方向的学科发展战略,并且独具特色。
2018年6月30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同济大学医学院介入血管研究所介入合作中心签字及挂牌仪式在该院广德路院区隆重举行。合肥市二院党委书记李建中在仪式上发言称,市二院将以此次介入医学合作中心为契机,抓住机遇,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合作交流,进一步开展介入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项目,努力将学科建设好、发展好,提升医院整体水平。
签约仪式过后,实际工作最终落到科室层面。殷世武说,这是由同济大学牵头的,多中心紧密联合体,成员有5家单位,各家有各自的特色,各家资源共享,带动成员医院协同发展。
联合同济大学医学院介入血管研究所成立介入合作中心,打造病例共享平台、获批合肥市介入放射(核医学)质控中心、合肥市介入诊疗临床研究中心、领衔合肥市“名医工作室”……过去的几年,合肥市二院介入血管疼痛科收获多多,收治了病人6200多名,完成手术9000多台,以差异化的竞争,在全国介入领域力争一席之地。
目前,该科室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诊疗项目全,拥有两个门诊、两个住院病区、整建制病床71张,和大兴社区合作开设了10张床位的社区介入病区,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开展介入项目最全的介入诊疗学科,有大型DSA系统三套。科室下设肿瘤介入组、动脉介入组、静脉介入组和非血管疼痛介入组四个亚专业。殷世武说:“我们始终秉持着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同时,搞好学科建设,保障医疗安全,通过临床研究中心的建设,培养一批人才,涌现一批成果,充分利用好临床研究中心这块平台,加强学科交流、沟通和合作,引领创新、辐射发展,做好中心品牌建设,为合肥市的卫生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植物人”苏醒不再是奇迹
高压氧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列
打开合肥市二院官网,首页的医院科室介绍上,省重点学科、省特色学科、市重点学科、市特色专科、市重点培育……十分醒目。除了神经内科和介入医学科外,康复医学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十几个学科都已经驰骋在超速发展的轨道上。
除了传统的强势学科之外,还有一些新兴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合肥市二院的高压氧科让众多昏迷进入植物状态的病人,重新苏醒。
守在植物人身边,深情呼唤,直到有一天,他奇迹般醒来……这是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场面。现实中,在高压氧昏迷促醒中心,“植物人”的苏醒不再是奇迹。2018年12月20日,安徽省首家高压氧昏迷促醒中心在合肥市二院正式开诊,至此,该院高压氧治疗中心已发展成为安徽省目前最大的高压氧治疗中心,学科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列。
市二院高压氧科(昏迷促醒中心)成立于2004年,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逐步成长为高压氧医学基础研究、临床治疗、信息交流的区域中心,建科以来高压氧治疗人次约10万余。现拥有安徽省首个平移门式三舱七门30座位高压氧舱群,其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居安徽省高压氧医学领域领先水平,是建制最完善的高压氧医学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机构。与此同时,科室积极承担高压氧医学教学、科研及培训工作,其学术地位在高压氧领域处于省内领先水平。2017年,合肥市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正式挂靠该科;2018年,合肥市高压氧质控中心挂靠该科。2020年10月,牵头成立安徽省康复医学会高压氧康复专业委员会。
高压氧昏迷促醒中心,是对长期昏迷患者经过详细的相关检查(神经影像检查、视频脑电监测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评估后,应用高压氧促醒治疗,同时联合神经外科、康复科、中医科等相关科室,对昏迷病人进行综合促醒治疗。“昏迷时间越短,脑损伤越小,救治越及时的病人,苏醒的几率就越大。因此,从昏迷初始阶段就开始介入高压氧及综合康复治疗,能帮助恢复昏迷患者的意识状态。”市二院高压氧治疗中心主任齐胤良介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相当部分的“植物人”存在苏醒的可能。
通过培训、引进国内外促醒新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应用舱内呼吸机和舱内多功能监护仪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科室目前已达到安徽省内领先水平。韩婷 朱沛炎
新闻推荐
10月1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官网发布两则停产整改通告,两家生物科技公司因严重违反《化妆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