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热映。电影中的苏妲己本是良家之女,因九尾狐妖嵌入其躯体从而成了祸国殃民的狐女,这也基本符合民间对商纣王之妃妲己的认知。在先秦的不少典籍中就出现过对妲己的记载,后来经过西汉刘向在《列女传》中的点染,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将其定型为淫乱狠毒的后妃。实际上,这些记载的真实性大可商榷,也有不少学者对妲己其人其事进行过客观探讨。妲己很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王侯之女,也是可悲的政治牺牲品而已。
从苏氏之女到祸国之妃
苏妲己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是商纣王的妃子。最早在先秦史籍中就出现了关于妲己的记载,不过这些较早的记载都十分模糊,没有鲜明和丰富的人物形象。
在《尚书·牧誓》中有记载:“……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这里尚未点明商纣王听信其言的女子的名字,不过综合其他史料可以确认是苏妲己。战国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中则记载:“九年,(纣)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作瑶室立玉门。”《国语·晋语》中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醪鬲比而亡殷。”除了上述典籍之外,关于妲己的简略记述在《吕氏春秋》《荀子》中也出现过,大抵与《国语》中的记述类似。
从先秦典籍中的这些记载仅可以得知的是妲己是商纣王的宠妃,纣王因宠爱她而疏远忠良,倒行逆施以致亡国。不过,这些记述并没有提及妲己的淫乱或恶毒的具体行径,没有将亡国原因的矛头指向妲己,而是归咎于商纣王本身没有勤政治国且耽于美色。至此,妲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宠妃而已。
从《史记》开始,妲己逐渐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女性形象。司马迁用了一小段篇幅具体描写了纣王与妲己的淫乱行为,包括酒池肉林、炮烙之法、剖比干之心等。《史记·殷本纪》也第一次写到了妲己的死因,牧野之战时,“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这里记载妲己是被周武王所杀,不过在《史记·周本纪》中的记录则是她在战乱中自杀。到了司马迁的笔下,妲己已经成了一名贪图淫乐且恶毒狠辣的妃子。
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则在“孽嬖”的条目中给苏妲己作了传。在这份传记中,苏妲己“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靡靡之乐,收珍物积之于后宫,谀臣群女咸获所欲。积糟为丘,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行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传记中妲己的死因也是被周武王所杀,但是刘向将亡国的原因指向了妲己,“以为亡纣者,是女也。”到此为止,妲己祸国殃民的妃子形象已经十分明朗。
自汉代以后,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笔记、戏剧小说中关于妲己祸乱家国的记载非常之多,情节也更加丰富生动,不过内容大致没有超出汉代典籍。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以前,苏妲己始终是一个人,一个凡俗女子,还没有任何妖女或者狐女的色彩。
成了狐狸精的苏妲己
《蒙求》是唐代文人李瀚编著的一部幼童启蒙读物,在《蒙求》的注释中,李瀚称妲己为狐女,这是最早将妲己和狐狸联系的史料。据学者推断,有苏氏是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落,所以才会有这般附会。而将妲己的狐狸精形象定格为广泛的民间认知的,是明代文人许仲琳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它“似志在于演史,而侈谈神怪,十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不过,这本小说塑造的妲己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封神演义》第四回讲到,妲己本是冀州侯苏护的爱女,知书达理,“德性幽闲,举止中度”,但因在恩州驿馆被千年狐狸“借尸还魂”,从此沦为亡国的祸水。“妲己由狐狸精变换而成”这一观念便是由此而始,并且逐渐出了“美貌女子是狐狸精”的说法。至此,妲己被妖魔的过程达到了顶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妲己形象。在《封神演义》中,妲己凭空增添了几分妖性,做出了普通人类女子做不出的恶毒之事。书中不仅保留了此前史料中提及的妲己所做的恶行,更是增添了很多既有史料中没有的内容。
比如剖开孕妇的肚子,敲碎冰上行走之人的脚骨等。此时的妲己除了残暴地发明刑罚之外,还增加了毫无人性的怪癖。
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刘洁在《浮出历史地表——— 妲己形象试说》一文中,对成为狐狸精的妲己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以及反思。文中认为,妲己形象的演变很可能不是一种历史史实,而是一种被后世主流意识形态创造的“道德祭品”。妲己是美女,因而备受宠信。虽然“美”与“恶”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不过在后世的卫道者们看来,美貌的女子必然以其姿色迷惑君主,使其耽于国政,所以“红颜祸水”的观念根深蒂固。妲己的形象成为祸国的狐妖,其实是被一代一代的文人墨客们不断地“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妲己其实是“被祸水”“被妖魔”了的普通女子。
谈到“美女亡国”的观点,还是鲁迅先生所言比较通透:“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每每归咎女子。……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妃乱唐的那些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妲己形象的思考和质疑
各类史籍资料对苏妲己的记载丰富而负面,人们对她的认知也大多停留在“祸国殃民的狐狸精”的程度,甚至于给狐狸精赋予了“祸国美女”的特定意味。不过,在众多主流观点中也有少数学者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这些颇值得人们重新审视苏妲己这名女性形象。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士林是较早给苏妲己“翻案”的学者,他于2003年发表在《河南大学学报》上的《妲己本事考》一文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的观点也经常被引用。刘士林的观点大抵是:姬昌和妲己之父苏护将妲己送给商纣王,是这个反商集团所策划的美人计。事成之后,周朝统治者又将妲己牺牲以洗清自身,至于妲己是狐狸精所变而成不过是一种巫术舆论。也就是说,周武王不想让人知道妲己是自己派出去的卧底,这个坏事做尽的女子竟然曾
经是自己的同道。当然,他更不想让人知道,一个替天行道、英武开明的开国之君,其天下竟然是靠一个下流的小动作而赢得的。刘士林的考辨没有否认妲己祸国殃民的形象,但是也将她视为一名可悲的政治工具和牺牲品。
另一名文化学者张锴泽更是对妲己的形象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他认为妲己是一名颇有政治头脑和才干的女性,也因此受到商纣王的深刻信任。“妲己向纣王建议重刑法治,打破所谓‘刑不上大夫’的旧典刑制度的框框,提出‘罚轻诛薄,威不立耳’,主张只有严厉镇压图谋欲反的反动奴隶主贵族,才能巩固国家政权,树立国君的权威。”在张锴泽的论述中,妲己身上颇有卓有远见的女政治家的色彩。在音乐艺术上,妲己也反对奴隶主贵族的旧礼乐,吸取民间艺术的精华对其进行革新,创作了一些新的音乐。正因为触碰了旧贵族的利益,这些人制造了妲己是“狐狸精”的流言蜚语。
回看记录妲己信息的各种史料,虽然也不乏正史,不过诸如《史记》中的记载也大有可商榷之处,并不全然足以为信。妲己生活的时代距今已经3000多年,完善而准确的史料匮乏,难以还原她的真实面目。不过从现有资料理性地看待和推测可以得知,最大的可能性是,苏妲己只是商纣王征服苏氏部落时,苏氏部落进献给商纣王的一名美丽的王侯之女,既无过人的政治才能也没有令人发指的恶毒天性。她可能也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之所以成为一代“妖后”,是一代代文人们不断丰富和渲染的结果。(济时)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在位于我国西部的阿拉善左旗发现一座青铜时代晚期亚腰形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