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中国学者《科学》论文首被撤:图片存在错误 距发表仅3个月

来源:科学网 2020-10-09 20:16   https://www.yybnet.net/

10月9日,中国学者在燃料电池领域的一篇重磅文章——《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因图片错误问题被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正式撤稿。

这距该论文发表仅3个月,并且是中国学者Science论文首次被撤。

这篇撤稿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副教授吴艳,共同通讯作者分别是东南大学教授朱斌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研究员宋怀兵。

在撤稿声明中,作者解释这是一个“意外错误”,原因与实验室搬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据交接不畅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论文作者“坚持低温质子陶瓷燃料电池的实验设计、理论计算、主要数据和分析”。这意味着,他们认为这些图片的“意外错误”并不影响实验方法和结论,但仍选择了撤稿。

撤稿事件回顾

7月10日,Science刊发了学术论文《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这是我国科学家在能源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的原创性成果。

当时,该成果在国内被广泛报道。

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开发是解决目前燃料电池应用的关键挑战。不过,科学家始终未能找到成熟的提高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方法。

上述研究研发了一种新的高电导率电解质材料(NaxCoO2/ CeO2复合材料),并利用半导体异质界面场诱导金属态,把电解质材料电导率提升了3个数量级。

中国地质大学官网的报道称,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优良质子传输材料和应用提供了创新思路,为质子限域传输提供了科学方法”。

然而,8月10日,论文刊发仅一个月后,学术打假专家 Elisabeth Bik就在Pubpeer上对该论文图片发出质疑。紧接着,有不少网友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质疑焦点集中在两张附件图片上。

图 S9b 与 2018年发表的论文“The composite electrolyte with an insulation Sm2O3and semiconductor NiO for advanced fuel cells”中图8高度相似。

图 S10,与2017年发表的论文“Enhanced ionic conductivity of yttria-stabilized ZrO2with natural CuFe-oxide mineral heterogeneous composite for low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中图8b十分相似。

而3篇文章的通讯作者都有朱斌。

还有网友指出,这3篇文章虽主题相同,但实验中使用了3种不同的物质材料,之间并没有关联,因此对这3种不同材料的实验曲线重合表示质疑。

9 月 4 日,Science刊登了一则“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其公开表明,有两个独立的消息源向期刊指出,该论文 S9B 和 S10 两张图与此前朱斌担任通讯作者的另外两篇论文中的数据相似,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Science编辑部将等待作者单位的调查结果。

在收到已发表论文的投诉或质疑后,编辑部首先会启动内部审查,得出初步结论,确定指控证据是否合理,然后将指控内容和内审结果通知通讯作者团队。在这份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公布的同时,意味着作者单位已经启动了内部调查。

一般来说,调查复核限期为3个月。

10月9日,该论文正式撤稿!

作者在撤稿声明中承认,两张图片均存在“意外错误”。图S10是学生在数据传递过程中发生错误;图S9b,则是因为两组数据在同一时间段测得,数据具有相似性,且误存在同一文件夹中,所以画图时错误地包含了2018年论文的数据。

作者进一步表示,这些错误与实验室搬迁、人员变动以及疫情期间数据交接不畅有关。

一点疑问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国内某学术期刊编辑叶晴(化名)对这一撤稿事件提出了一些疑问。

“从撤稿声明看出,作者承认了这两张图片存在重复使用数据的事实。同样的数据表示不同的实验条件显然是不对的。”但叶晴认为,如果按照作者的字面解释,似乎并不存在主观故意。

叶晴说,有的期刊编辑部会将图像学术不端行为分成三个等级:

第一等,图片存在修饰或错误,但作者能提供源数据的支持,并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第二等,数据“美化”和未明确说明的修改,导致结论的改变,但能提供源数据或新数据;

第三等,对图像进行数字化操纵处理(拼接、拷贝、插入和选择性删除),且无法解释,没有源数据。

“审稿阶段,如果编辑发现第一种情况,是允许修订的。上升到第二甚至第三种情况,性质比较恶劣,是要拒稿的。”

对于被Science撤稿的上述文章,叶晴认为,声明解释的错误行为更接近第一种情况。

尤其是作者提到,“我们重复实验以复制数据,发现两个NaxCoO2/ CeO2(x <0.6)电池,其在520℃时的输出高于550 mW /cm2,与图S9中的数据一致”。

而且,他们“坚持低温质子陶瓷燃料电池的实验设计、理论计算、主要数据和分析”。

这也意味着,作者认为这些图片的“意外错误”并不影响实验设计和结论。

叶晴还提到,这两张问题图片出在附件,通常有些附件信息并不是核心信息,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补充阅读。

“鉴于这种情况,杂志和作者并没有选择勘误,而是直接撤稿,这一做法看上去是有些严厉的。”叶晴告诉《中国科学报》,在图片问题上,编辑部没有统一的处理标准,大刊的标准也许更为严格。

不过,撤稿也意味着这一调查就此结束。而这份声明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外界不得而知。

10月9日,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的宋怀兵在给《中国科学报》的回复中表示,具体工作请联系朱斌。不过,截至发稿时,朱斌并未就记者的询问作出回应。

此次Science论文被撤,距中国学者被另一顶刊Nature撤稿尚不足3个月。这也再次提醒科研人员,论文(图片)错误无小事,做科研要时时如履薄冰。

(原题为《中国学者Science论文首次被撤:距发表仅3个月!》)(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湖南一厅官与儿子双双被查 被控共同受贿1800余万

湖南一厅官与儿子双双被查。近日,12309中国检察网发布的一份受贿案起诉书显示,原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长沙市国土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中国学者《科学》论文首被撤:图片存在错误 距发表仅3个月)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