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金淼
编辑 | 许悦
近年来,国家医保明确提出了“动态调整”的政策思路,拟每年对医保用药目录进行更新,为创新药留足发展空间。
9月1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中有171种药品是在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7日期间获批上市的新药。
由于医保准入和报销对与医药市场影响巨大,每次医保政策的每次调整都成为整个产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方面创新药的的使用能够减少疾病相关的间接支出,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带来社会价值。但与此同时,创新药纳入医保时是否要唯低价论、新产品的创新价值几何、同一品类产品多个进入目录,院内是否都需要采购等具体到操作层面的问题仍然待讨论。
受益于国内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国内创新药获批速度明显加快,但加快审批背后医保能否负担,创新药的创新是否能够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健康收益,成为整个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授胡善联在第五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在药品上市评审上加快了速度,越来越多的新药上市,对医保方面产生很大的压力,后者需考虑如何让这么多的创新药惠及更多的老百姓。药品的医保定价,一方面需要考虑给企业留下利润空间以及后续研发能力的补给,同时也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力。
“德国方面近期评估了近两年通过联邦联合委员会进来的创新药有无额外健康收益,最后发现有50%的药品并无法带来额外的健康收益,这对全球发出了警示,即需要持续观察药品的创新价值。如果医保一年多花1000元,并无法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健康收益,比如延长总寿命长度、改善生活质量等,这种花费显得没有意义。相反,多花1万元,能够让这个人重返社会且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这种花费则是物有所值的。”国家卫生健康委药物与卫生技术评估中心副主任赵琨在会上表示。
其认为创新药品需要做到突破、填补临床空白,满足临床急需,否则很难被认为具有创新价值。
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主任赵志刚在会上表示,创新药品需要判断系真创新还是假创新,“药品的创新不止花费企业自身资源,还花费审评资源、医保资源,需要评估这样的创新到底值不值得。”
在创新药接连获批后,普遍面临入院难的问题。院内的药占比、住院费用限制、门诊费用限制等都成为创新药进入医院的难关。“零差率的背景下,医院为什么要引进药品?医院没有动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昊表示。
恒瑞医药公共事务部高级总监樊琳在会上表示,以恒瑞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为例,其获批时间错过了2019年医保目录调整时限,以至于截至上个月国内前500家医院中,准入率仅为8.8%。“对于创新药来说,能够进入医保目录一定能够帮助它加速在医疗机构的准入。”
但是同时院内也面临,近年来相同靶点创新药井喷,同靶点、相同作用机制的创新药如果都纳入到院内采购环节中,显然不现实。“国内现在有6个PD-1抑制剂和2个PD-L1抑制剂,医院是不是都要引进?”赵志刚在会上反问。
2020年,健康中国研究中心药品与健康产品专家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在内的多个学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和遴选快速指南》,医院可以根据该指南对药品进行打分,该分数能够从药品特征、有效性、安全性和精准性等各维度对药物进行判定。“医院可以用指南对药品进行打分,我们建议60-70分之间医院有替代品种的药品不引进,60分以下建议不引进。”而赵志刚认为该评分也体现了药品的价值和创新。
此外,在国内基本医保“保基本”的背景下,大量创新药想要通过医保谈判解决药品在医院的准入及报销问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国内多地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多体系的普惠性健康保险,如珠海的“大爱无疆”、佛山的“平安佛”等,而这也不失为未来创新药报销的一个方向。
新闻推荐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一首《我的祖国》唱遍了大江南北从熙熙攘攘的武汉火车站到长沙的橘子洲头从乌鲁木齐的水西沟镇到深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