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卢昱东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百年前,一曲常州籍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如今依然广为传颂。
9月24日至27日,常州市委宣传部、现代快报社联合开展的“全国都市报总编辑看常州”大型采访活动正式启动。3天时间里,20多家都市报的负责人齐聚赵元任的家乡——— 常州,走进这座“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城市,探访文化、生态、乡村振兴、城市治理中的亮点,感受这座传统与摩登并融的明星城。
看老城复兴
留住城市“根”和“魂”
一座珍惜自己过去的城市,才会拥有更可持续的未来。
常州历史厚重,春秋吴文化、南北朝齐梁文化、明清五大学派、近代工商文化积淀很深,特别是老城厢历来是常州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核心,是常州的“根”和“魂”,大运河、青果巷、天宁寺、南大街等一系列城市标志承载了一代代常州人的回忆。但是随着城市格局的向外拓展,外围商业中心的不断崛起,居住人口逐步外迁,老城厢面临着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商贸不兴、城市空间品质不高等问题。
为了让城市留住记忆、留住乡愁,也能提升中心城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常州出台了老城厢复兴发展3年行动计划,围绕“人文城厢”“活力城厢”“品质城厢”“宜居城厢”,挖掘老城厢7.4平方公里范围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文旅资源,将老城厢打造成为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城市会客厅”。
被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的青果巷,历经7年匠心修缮后一期街区正式对外开放,名人故居、清新书咖、文创集市、特色食肆、河景客栈……悠久古韵与现代文明交融,成为集文旅商为一体的常州文化旅游新名片。9月24日晚上,20多家都市报的负责人走进青果巷,便被这条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小巷吸引住了。楚天都市报董事长刘冰说:“数百米的小巷先后走出了近百位进士和上百位近现代名人,常州文化底蕴如此深厚,名人辈出,深深震撼了我。”
9月1日,作为老城厢街巷品质提升的“样板路”———罗汉路完成改造,半百的枫杨矗立道路两旁,林阴下一溜石凳上,有居民正在休憩,阔大的石板路面,有学生在穿行,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步行道功能分明,沿着郁郁葱葱的林阴道延伸出去,串联起了天宁寺、红梅公园、省常中、文化宫广场等主要老城厢改造重要节点,形成一条老城厢美丽而通畅的文旅动线。
如今,茭蒲巷等近60个老城厢老旧小区风貌更新改造也提上进程,尽显里弄风情;延陵西路、武青路等一批道路一体化整改,净化美化老城厢视觉空间;三堡街—西直街、南河沿、锁桥湾三个历史地段改造提升,将青果巷、南市河、篦箕巷等历史文化遗存串连成线,形成城市历史文脉体验轴;
“龙城夜市”点靓行动也将启动,重点打造天宁宝塔、工人文化宫广场、江南商场等主题IP光影秀,创新“老运河—关河”美食观光水上游模式,充分整合夜游、夜食、夜购、夜娱等要素,打响“龙城夜市”老城厢夜间经济品牌,让市民游客充分体验这座千年古城的繁华盛景。
看生态环境
向绿而生,破解“化工围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长江常州段岸线总长25 . 8公里,滨江化工园区沿江而建,是全省沿江城市中长江岸线最短、功能布局最全、化工企业最密集、化工围特征最明显的区域之一。
“破解‘化工围江’,打造常州样板”目标,常州高新区积极开展了“停、转、拆、绿、提”五大行动,加快沿江化工园区和企业关停整治,针对沿江1公里内的化工生产企业,确立了年内完成23家企业拆除的目标任务。
9月25日上午,“全国都市报总编辑看常州”一行分别来到常州滨江化工园区和西太湖揽月湾,采访长江大保护和西太湖环境治理的情况。只见江边很多地方已经复绿,铺上了草坪,种上了樱花树,还有的地方长满了蓝紫色的鼠尾草,龙港码头原先是装卸矿粉矿渣的货运码头,也将改造成临江亲江的崭新生态码头节点。西太湖湖水轻盈,波光粼粼,不时有水鸟飞过,“滆湖之星”观光塔高高耸立在滆湖东岸线,已经成为常州网红打卡的地标建筑。
“西太湖水质由劣五类提升到了现在的三类水的标准。通过环湖岸线的改造,形成了曲折有致的环湖岸线以及环境优美的生态走廊;防洪标准由原来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通过湿地建设,实施生态修复,使西太湖沿江高速以北的湖区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善。”武进区相关负责人说,经过治理,西太湖的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周边的整体生态环境也有了大大的提升。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常州进一步加强长江大保护,坚决把保护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狠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年底完成1250亩腾退覆绿任务,用绿色铺就常州长江大保护最美底色。
看乡村振兴
村强民富景美人和
牟家村,被称为“常州第一村”。村里600多户人家,40%住进公寓式高楼,40%住在别墅群;村委自建高标准颐养园,老有所养;健身场馆、民宿、咖啡馆、文创集市掩映在烟柳画桥之中,一派新型田园都市风光。
30多年前,牟家村只是偏距常州东北角的一个贫困小村,上世纪70年代,全村仅有一家工厂,人均年收入仅275元。三代村党支部书记接力,从大刀阔斧搞改革,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组建江苏省第一家以耕地和经营性集体资产为总资本的村级股份合作社,到统筹规划乡村振兴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失地农民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特困户和重病户等政策兜底和保障兜底,成为中国十佳小康村。如今,牟家村又围绕“山水人居、良渚文化”主题,投资5亿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做起了“大农业”的文章。
6月6日晚上,安基村正式开园。这个位于全国著名的“灯具之乡”邹区镇的小村庄以“城市郊野,运河慢村”为主基调,打造“特色鲜明、水田交融、果蔬满园、村富人淳”的特色田园乡村,成为常州的都市后花园。
如今漫步在安基村,147栋新型乡村别墅拔地而建,各具特色的石桥将水网、路网蜿蜒贯通,造就了江南水村的独特韵味;散落在村里的19个灯光环艺景观打卡点、“千寻灯博物馆”做足了“灯文章”;百亩生态湿地公园、玉兰主题公园、运河生态发光廊道成为村民、游客休闲观光新去处;充满农味的小菜园、绿意盎然的大草坪、风景各异的家前屋后点亮了“美丽安基”独特招牌。
“真切地感受到常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全国都市报总编辑看常州”采访团成员们对牟家村和安基村的新农村建设大加赞赏。
这是常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张新蓝图。
2017年,常州开启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常州市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并以3年实践,走出了常州乡村治理新路子,不断推动农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进发。如今,已建成了牟家村、庆丰村、梅林村等一批市级美丽乡村。
今年,常州市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现累计培育精品村50个、打造美丽宜居乡村550个的目标,打造更多具有常州特点、地方特色、形态各异的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示范样板,让幅幅美丽乡村图景,串起“鱼米之乡”的“最美风景”。
看社会治理
依托“大数据”日趋精细化
进出小区不用钥匙不用卡,“刷脸”即可自由通行;高空坠物智慧监管系统,实时监测小区高空坠物情况,预防城市上空的“痛”;根据大数据测算居民喜好,每周都有丰富多次的社区活动……
9月26日上午,“全国都市报总编辑看常州”大型采访活动的采访团参观了新丰苑社区、国宾社区和薛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体验常州智慧社区的便捷生活,深入了解这座城市别具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
新丰苑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安置社区,1778户居民中一半是外来人口,社区里每天人来人往。小区管理最大的难题就是人员复杂、流动性高,小区安全难保障。2019年9月,常州市天宁区委政法委、常州市公安局天宁分局和青龙街道共建打造常州首个智慧社区,一年来,社区侵财案件零发案,而且智慧系统实行全小区“刷脸”,24小时关注楼宇高空抛物,为独居老人提供“一键求助”服务,智能充电系统消除消防安全隐患的同时还方便居民给电动车充电……
位于常州新北区三井街道的国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2800平方米,有着绘本馆、舞蹈室、书画室、儿童活动室、居家养老驿站、图书室、道德讲堂等多个活动场馆。其中,“乐享+睦邻驿站”的妈妈瑜伽俱乐部、妈妈读书会、最美妈妈义工队、社区舞蹈队等各活动群,成为参与社区共治共建,探索和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的样本。
在新北区薛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00议事厅”是薛家镇政协工委利用19:00新闻联播的时间召集居民议事,寓意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政协委员通过这个平台,到街镇走一走,到社区转一转,到群众中听一听,使得履职更接“地气”,协商更增“底气”,更推动了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的互联互动。截至目前,共开展“19:00议事厅”71场次,研究讨论事项134件,完成各类事项处置118件。
治理能力是反映一座城市担当作为的重要领域,良法、善治、文明,是衡量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彰显常州“文明美”,推动“社区管治”向“社区善治”转变,这是常州走出的社区建设和治理的新路子。
与此同时,近年来,常州大力实施“五城五化”社会治理模式,持续深化全域文明城市建设,全市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健全公民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常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贯彻、实施力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正使常州成为一座有品德、有涵养、有温度的城市。
(文字材料、图片来源:现代快报社)
新闻推荐
社区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地,处在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要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