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世卿 上海滩杂志公众号
1928年,迪士尼的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在乘坐火车时,于半梦半醒之间看到了一个体型矮小而耳朵奇大的老鼠造型,醒来后绘制成图,其妻子为之命名“米奇”,从此迪士尼开始了其传奇般的发展历程。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门迎客,开启其乐园在中国的新里程。
民国印象 一见钟情
迪士尼诞生于1928年,正值民国时期,开埠近百年的上海,当时已经成为连接中西的枢纽,也是古老中国接受西方文化的前站。由于聚集了近5万世界各国侨民,西方的娱乐方式最早在上海被引进,电影就是其中之一。1926年创立的《良友画报》是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也是目前发现的第一家刊发迪士尼内容的报刊。1932年,该画报第32期上刊发标题为《米鼠:美国最红的明星》的时尚软文,介绍米老鼠和其创造者华特先生,并且别出心裁地用米老鼠为其画报做广告。
1932年《良友画报》首次将迪士尼介绍到上海
之后,沪上媒体介绍迪士尼的文章越来越多,而1938年《白雪公主》在上海放映更引发观影热潮,达创纪录的40余万人次。之后各类迪士尼内容的图书及衍生品相继出版,电影也十分热销,南京大戏院、国泰大戏院等成为迪士尼电影的主要放映地。迪士尼的米老鼠成为民国上海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之一,也深入上海的城市记忆,甚至林语堂先生曾三次以米老鼠为标题发表文章。
1939年《世风》刊发的范琅创作的长篇漫画《米老鼠游上海》
迪士尼风靡上海滩,也激发了当时上海画家的创作激情,从范琅借助米老鼠的形象创作《米老鼠游上海》,到叶浅予创作的中国特色形象“王先生”和张乐平创作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三毛”,都是那一时期的产物。《白雪公主》的成功,给了中国动画片从业者很大的触动,于是有了1941年中国动画片始祖万氏四兄弟创作出的第一部中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取得极大的成功。说来也是奇缘,迪士尼影响了中国动画产业,中国动画又影响了日本。《铁臂阿童木》的创作者手冢治虫正是看了这部《铁扇公主》而放弃学医,从事动画创作。1978年他来到中国,第一个要拜访的就是自己的启蒙老师万氏兄弟。
可见,迪士尼与上海的情缘可以追溯到其诞生之日,上海也因迪士尼而引发漫画创作潮,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相恋16年 修成正果
如果说民国时期,迪士尼和上海之间互生情愫,那么跨越70年后,迪士尼乐园正式落户上海就是这份情缘的修成正果。
事实上,上海要先于香港提出引进迪士尼乐园。1990年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参观洛杉矶迪士尼乐园时,就向迪士尼公司总裁提出,希望迪士尼全球版图上可以出现“上海”的名字。迪士尼公司从1993年起与中方开始前期接触,直到2009年才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其间历经16年,足见谈判之艰辛。“看到中国市场这块蛋糕,就像维尼熊看到蜂蜜。”这是迪士尼公司CEO罗伯特·艾格先生的原话。其实上海迪士尼乐园是迪士尼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建设的乐园,中国对于迪士尼而言也充满了不确定性。1983年,迪士尼首选东京作为海外建园第一站,当时东京人均GDP已达9700美元。1994年,迪士尼乐园投资巴黎时,法国的人均GDP已近3万美元。1993年,上海的人均GDP仅有1920美元,远达不到迪士尼开园标准。未曾想到,签约的2009年,上海人均GDP已达11563美元,开园的2016年,这一数值更高达17120美元,远超迪士尼的开园标准。这也许是马拉松式的谈判带来的“副作用”。
1990年7月7日,朱镕基率领中国市长代表团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
16年里,上海经历了浦东开发,经历了1998年金融危机,经历了中国入世,经历了2008年奥运,其间多少反复,谈判细节不得而知,但上海却从1997年起就一直在川沙保留了“大型娱乐主题项目预留地”的地块,这个地块也是1993年迪士尼CEO看中的地块,更是当年朱镕基市长所划定的“浦东新区最北端”。
谈判是理念之争,是一场中美之间的磨合过程,而之后的建设更是重大的考验,因为上海迪士尼乐园注入了很多中国元素,可以说是“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真正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融合。
2011年4月8日起,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正式破土动工,开启了为期五年的建设。其间,几十万张图纸,几万名工人,几百支团队奋斗在工地上,美方对于完美的追求和对创意的尊重,使得施工面临很多挑战,其精细程度远超中方员工想象。迪士尼要求的设计标准为五十年如新,远超中方施工团队预想,但也给中方团队一次提升行业标准的难得机会。
即便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但在实际建设中还是摩擦不断。比如,上海迪士尼乐园内有大量的岩石和假山造型,每一块岩石从设计到建造都需要三年时间,因为首先要按照1∶25的比例雕刻出泡沫模型,再以3D扫描制作岩石,因此几乎每块石头都不相同。每块岩石都有内部钢结构,表面覆盖有特殊的水泥材料,在水泥材料完全干燥前进行人工雕刻打磨,最终形成岩石能够像陶瓷一样耐磨并且抗风雨侵袭,足以保证形状和颜色数十年不变。再比如,长度为2米的铝条进行360度旋转,平整度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乐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精雕细磨,可以说每一栋建筑、每一块砖石都是一个艺术品。
类似的细节无处不在,中方工人的吃苦耐劳精神获得美方的交口称赞,设计和施工中的创新能力更让美方刮目相看。经过五年的磨合和建设,经过26年的等待,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园。
开园第一年就实现盈利
如果说签订合作协议是一纸结婚证,那么建设就是共筑爱巢,最关键的是之后的“过日子”——经营绩效。由于巴黎迪士尼乐园和香港迪士尼乐园的经营亏损,不少人对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运营持较为谨慎的预期。但中国的消费者,却是热切地期盼开园。在质疑和期盼之中,上海迪士尼乐园用一系列的惊艳数据宣告:日子过得挺好!
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园
自开园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入园游客达560万,成为迪士尼全球乐园的开园过程中游客人数最快突破500万的乐园之一。2017年5月19日,上海迪士尼乐园迎来第1000万名游客;2017年6月18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一年就实现盈利,在过去30年里其他迪士尼乐园无一能获得此成绩。2019年年底发布的《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的综合评价排名上,上海迪士尼乐园以75.99分雄踞第一位。
然而,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让全球六家迪士尼乐园相继暂停开放,这场特殊的考验让中美双方更加紧密地协作起来,攻克时艰。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经过中美双方多次协商,5月11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宣告恢复运营,成为全球最早恢复运营的迪士尼乐园。在运营初期,乐园每日客流量限制在最高客流承载量的20%,低于文旅部要求的30%最高承载量。与此同时,提前预约、进园出示健康码、现场测量体温等一系列措施都有序进行,运营后未发生一例传染事件。6月16日是乐园正式运营四周年的日子,上海迪士尼乐园用自己的热情迎来了一群特别游客——100名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做出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代表及他们的家人。毕竟,大医精神是人类共同守护的最珍贵的财富。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总裁薛逸骏向抗击新冠疫情医护人员代表赠送礼物
回顾上海与迪士尼近百年的情缘历程,虽然文化不同但可以交流;虽然理念不同但可以磨合;虽然诉求不同但可以谈判。和而不同,方可和和共生。
END
本文选自2020年第8期《上海滩》杂志
讲好上海故事
传播上海精彩
原标题:《迪士尼与上海的前世今生》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编者按】今天是张爱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峰,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她,但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