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睿 通讯员 孙桦梁 高晗 贾卫海)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莱山街道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为民利民的“民生工程”来抓,列为村居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街道工委书记到包村干部,从村两委成员到普通群众,每个人心头都有一个目标——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整洁;把握一个标准——村居环境整治精益求精。今天的莱山街道,路净水清、环境整洁、绿树成荫,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浮现在人们眼前。
乡村如画,村民生活更幸福
去过莱山街道的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乡村如画、人在画中”“和谐得像在画中”……这样的村居,在莱山街道比比皆是,街道驻地村之一的西村就是典型代表。
走进西村,一道3600米的文化墙颇为引人注目。“以前村民的墙上不太美观,要么是红砖灰墙,要么是遍布的小广告。现在墙上有了彩绘,让大家眼前一亮,他们也愿意停下步子看一看,随时随地接受道德文化的熏陶。”西村村委会主任徐德志说,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有漂亮的“面子”,也要有文化的“里子”,西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打造这道3600米的文化墙,为美丽乡村注入了文化灵魂。
环境整治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离不开村民的支持。西村多次组织召开“两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多方位开展宣传工作,在村内显著位置悬挂宣传横幅,制定星级管理考核评定细则,在公开栏张贴清理方案,大喇叭每天早晚循环播放《村规民约》,潜移默化中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党员带头,人人争当志愿者
村居是我家,美丽靠大家。在莱山街道各个村内的公共区域、房前屋后、庭院角落,看不到一点杂物,早就被村民们清理得干干净净。“人居环境整治应该是我们每个村民的事情,党员带头干,我们也要看齐紧跟。”村民们这样说。
同为莱山街道办事处驻地村的河北村,突出党组织示范引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村民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党群联动,让村里的环境得到明显改观。村里“老人区”内,家家户户前堆满了柴火堆,有的甚至跟房子一样高,着实是个“大难题”。村党支部通过号召党员带头干,鼓舞了村民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环境整治中来,他们平均年龄在55周岁,知道村里搞环境整治,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领上家中可爱的小孙子加入到整治队伍中。
为推进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实现村容村貌“面子”“里子”双面美,河北村组织发动由“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等近30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开展以“环境整治志愿先行”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整合志愿服务资源,为人居环境提升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设立“街长”,亮了巷道亮民心
莱山街道的人居环境搞得好,“街长制”功不可没。为全面落实村级属地管理责任、有效解决街道大街小巷的环境“诟病”,今年以来,莱山街道实行“街长制”,一人一街、划巷到街,促使人居环境治理更加精细化、责任更加具体化。
为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实现人居环境精细化治理,各村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带头作用,实行村“两委”干部包街,争做环境卫生整治的“领跑者”“践行者”“维护者”。村内每条街道的醒目位置,都挂着“街长责任牌”,清晰标注“街长”的姓名、联系方式、职责范围等内容。目前,莱山街道22个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村居共设有127位“街长”,排查整改点位共3000余个,已基本整改完毕,“街长制”大大加速了莱山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进程。
推行“街长制”以来,不仅“亮堂”了巷道,更“亮堂”了民心。“看着‘街长’费心费力、汗流浃背地干活,俺也不好意思不动手呀。”车家疃村村民唐秀兰边收拾着院前的柴火,边笑着说道。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街长”及党员带头对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切实解决了百姓反映强烈的痛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实干、苦干感动了群众,获得了村民的“点赞”“鼓掌”。
新闻推荐
随着“中秋、国庆"两节来临,各类安全风险增加,近日,县安委办在全县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17天的安全生产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