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伊始,不少家长关注起了孩子近视与教室座位之间的关系。“听说坐在前排的孩子不近视,学习还好。真有这回事吗?”“我想给孩子调个好座位,就不知道坐第几排对孩子眼睛最好。”“我儿子坐在边边上,没有正对着黑板,会不会看成斜视呀……”孩子近视与教室座位有什么关系吗?如何有效预防孩子近视?今天,武汉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世莲医生帮大家解答了这些问题。
“黄金座位”救得了孩子的眼睛吗?不少家长都有“黄金座位”的情结,这里的“黄金座位”,是指教室里第二排、第三排居中的几个位置。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太靠前影响视力,太靠后又看不清。正对着黑板,离得又近,眼睛自然就不吃力了。可事实是怎样呢?
先来看看,我们的眼睛看远、看近时,都是怎么“工作”的呢?从眼视光学角度,看远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看近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简单来说,就是眼睛在看距离5~6米处的物体时,基本无需动用眼肌调节,物体就能很好地成像在视网膜上。这时视物清晰、眼肌放松。
但在观察5米以内的物体时,就需要通过眼肌的收缩调节,物像才能落在视网膜上。因此,物体离得越近,眼肌收缩程度就越强,相应的负担就越重。
如果长期近距离看黑板,相对容易造成近视,或者发生近视后不易被发现。
而距离黑板远的优点是,不易引起视疲劳而发生近视,或一旦出现近视就很容易被发现。当然缺点也有,就是看黑板上的小字比较费劲儿。
“孩子坐在教室两侧,眼睛会不会看成斜视啊?”这另一种担心怎么破?
坐在两侧,难道就意味着是眼睛斜着看黑板吗?斜视是指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斜视发生时,可能出现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影像。
斜视的成因,有先天的,后天的外伤、高度屈光不正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斜视。近视的人更容易斜视,如果孩子已经近视了,重要的就不是位置,而是配镜了。
你家孩子的学校也是定期调换座位吧?这样对孩子的眼睛调节有好处,有助于早期发现近视。
所以,座位之争只是争一时,保护视力才是争一世!
孩子近视可能因为这些“坑”为孩子的眼睛着想,该争的还真不是座位。如果说你家孩子更有可能近视,那就看看掉进的是下面哪个坑吧。
遗传因素:真得怪爹妈。
爸妈都是近视、有一个人是近视、两人都不是近视,这三种情况下,孩子发生近视的比例大约是6∶3∶1。更悲催的,如果爸妈近视都在 600 度以上,那孩子就更容易发生近视了。
如果爷爷奶奶都不近视,爸爸妈妈也是后来才近视的,还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会!虽然你不是天生近视,但你后来近视了,你的遗传背景也会改变。就算做了近视激光手术,你孩子近视的可能性还是比非近视父母的孩子要高。
环境因素:太亮太暗都不好。太亮、太暗、炫光、反光的周围环境,对眼睛影响很大。
举几个常见的例子:灯光不够明亮的写字桌,忽明忽暗不断晃动的公交车,反射不均匀的黑板,过亮的教室墙壁……孩子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费力地看东西,会引起视觉疲劳,增加近视的风险。
建议用磨砂面的黑板,这样的黑板可以减少因黑板反光而引起的眩光。同时,教室的光线应该亮一些,增强对比度。
习惯因素:近距离用眼太多。近距离用眼,与近视的密切关系已经强调了好多年。
研究表明,一段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后,会出现短暂性近视漂移。而当这种近距离工作诱导的短暂性近视发生的频率高了、持续的时间久了,就可能变成永久性近视。
过多近距离用眼,不止是电子产品,看书、看报、看琴谱等,都有可能导致近视。而今的人们,长期处在相对狭小的空间,看远严重不足,光盯着眼前这些事,可不就是费眼睛嘛!(李世莲)
新闻推荐
由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二研究所研制的新一代地铁智能化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近日在广州地铁13号线白江站一次送电成功,进入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