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小黄冶村。
从门口、路边到窗台、桌面,到处堆满瓶瓶罐罐,连花盆都是自己烧制的废品。在中国陶瓷史上知名窑口——巩县窑的黄冶窑窑址附近,63岁的游光明把简陋的农家院当工作室,专注研究和复烧历史上的经典器型。
“我想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古代的智慧和审美,让家乡人用上过去宫廷贵族才能享用的巩县窑瓷器。”游光明说,沉浸在瓷器世界近20年,每复烧出一个器型,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黄冶村旁有一条黄冶河,现在已经没有水了。历史上,黄冶河先流入伊洛河,再随伊洛河汇入黄河。黄冶窑位于河洛文化区腹心地带,是所有窑址中离黄河最近的一处。
“巩县窑在普通人中认知度不高,但在陶瓷史上却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介绍,巩县窑是最早烧制白瓷的,它还是目前发现最早、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的唐三彩窑,早在唐代,巩县窑产的三彩就外销许多国家和地区了。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说,巩县窑所处区域是黄河和大运河交汇处,这些瓷器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到达中亚、欧洲,向东顺伊洛河、黄河、大运河通济渠段到开封,经扬州走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东南亚、非洲等地。
瓷器,是西方世界对中国最重要的印象之一。从古到今,鲜有一件物品像瓷器一样,与一个国家的联系如此直接而紧密。精美的瓷器,把中国人的艺术审美、精神追求传播到世界各地。
“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瓷器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密不可分,5000年中华文明史上,长达3000年贯穿着瓷器文明。”孙新民说。
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早期,最早的瓷器就出现了。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商代原始瓷尊,内外满施光亮晶莹的青灰色釉,有玻璃质感和光泽,用手轻轻叩击,会发出清脆的金石之声。
到了东汉,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考古发掘出的汉代瓷片,透光性好,吸水率低,釉层透明而有光泽,经由1300℃左右高温下烧制而成,具备了瓷器的各项基本条件。
此后,泥与火的艺术幻化出新的神采。宋代,瓷器烧造走向高峰,后世所熟知的五大名窑都集中在这一时期,釉色之美、釉质之美,达到新的美学境界——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釉色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汝窑含蓄莹润,以“雨过天青云破处”的色泽为人称道;哥窑釉面可开出天然纹理,美称“墨纹梅花片”。还有,耀州窑富有流动韵律美的刻花,景德镇窑碧如湖水的青白瓷色,龙泉窑青梅般莹亮的青瓷……
“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人们对瓷器的推崇,不只是其作为实用器和艺术品的价值,还因为其倾注了中国人传统的美学精神和文化内涵,隐含着为人处世的态度。时至今日,许多中国人仍在执着于解读古老的瓷器密码。
比起创新,游光明更在意守正。巩县窑烧制持续时间漫长,传承下来的器物达3000多种,目前他已复制出100多种典型器物。他说,再现祖先创造的美,是自己的使命。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河南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发现平纹布印痕 揭示5000年前纺织和制陶工艺
新华社郑州9月18日电(记者桂娟双瑞)研究人员近期对河南渑池丁村等6处仰韶文化遗址采集的小口尖底瓶陶片样本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