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预约看病成为常态,信息化为大多数患者就诊带来便利,但对不大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似乎不太友好。老年人如何面对智能生活场景?谁来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不会手机预约
老人白跑一趟
“我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懂怎么预约啊。 ”近日,下午2时许,仙霞路上的上海市同仁医院一楼门诊窗口前,69岁的刘兴捂着略肿的脸有些沮丧。刘兴这几天牙龈肿痛,准备看口腔科。可轮到自己挂号时才得知,当日所有的号已全部预约满。
当天下午,70多岁的陈阿婆来同仁医院看消化科。她的运气要好一些,尽管没有预约,但排到她时当天还有余号,工作人员就帮她现场挂了号,避免白跑一趟。
70岁的崔国强腰不太好,平时定期会去医院做针灸推拿治疗,“以前我带着病历卡直接到窗口排队就可以。疫情一来,要网上预约了。”崔国强的孙子曾教会他用微信,但他网上预约时没有绑定自己的医保卡,跑到医院才发现预约的是自费号。后来在工作人员帮助下预约,结果想预约的专家也排满了,只好第二天再来。
数字鸿沟加大
勿弃弱势群体
“我父母看病预约就遇到种种不便。 ”上海市人大代表刘新宇也深有感触。他做了一番调研,发现老年人看病预约碰到三种情况。第一种,老人用的手机不是智能手机,不能在网上预约;第二种,老人虽然用的是智能手机,但不会使用手机通过网络程序预约看病;第三种,老年人会用智能手机,但是怕操作错误或被骗,不敢用手机绑定医保卡或是绑定银行卡支付看病费用。
“这对于无子女的孤老或者不同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来说,情况尤为突出。”刘新宇说。
“最近5到10年里,信息化水平突飞猛进,给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极大便利。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指出,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技术越进步,“数字鸿沟”反而可能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近年来非常典型的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关爱老人生活
体现服务温度
郑磊表示,不管是公共服务还是市场服务,在推出时都应注意渠道和方式上的“均等化”,尤其是医疗服务这类主要面向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更不能将“完完全全的数字化”作为发展目标,而要体现服务温度。
在刘新宇看来,老年人看病很不容易,对这个群体的服务要更精细化。他建议,各医疗机构尽快开设老年人看病预约电话,同时在各大医院挂号处,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住宅小区等出入口贴出公告,广而告之。
目前,有些人还不太了解家庭医生的真正作用。刘新宇建议,要加强宣传家庭医生,让更多社区村居里的老人同家庭医生签约。当老年人需要去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治疗时,可以由家庭医生根据病人病情进行相关医院的科室预约。
王海燕 吴頔
新闻推荐
从相对中心的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转岗到偏远的江津区蔡家镇,75后干部赖万春数年前的这次“主动申请”实则另有内情。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