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古镇是微山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镇上的人家,要么傍河而住,要么逐水而居。说到了逐水而居,我立马想起了我们南阳湖里的连家船,那也是一道魅力十足的古镇风景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阳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镇,镇上的常住人口不多,大多的青壮年都常年在外,有不少人就从事船运,南阳人俗称“跑船”。
跑船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要南来北往乘风破浪,那些年的跑船人,着实吃了不少苦。跑船人嘴边常说的一个词就是“下南”,意思就是到南方装货,然后再运到北方来销售,货物多为煤炭、砂石或建筑钢材。他们南到广东沿海一带,北到东北三省,一般都有固定的货主和买方,在买与卖之间挣取运费。
跑船人南来北往一趟,少则数十天,长则两三个月,要生活在水上。为了一路上彼此有个照应,跑船人相互结了“盟”,组成了船头连船尾、船尾接船头的“连家船”。
在我小时候,跑船人使唤的都是大型水泥船,吨位多在几百到上千之间,可谓当时水上的庞然大物。那时客运的水泥船,靠一个挂桨机便能驰骋水面,而货运的大型水泥船,则要装三四个挂桨机,马达发动起来的声响震耳欲聋,行在水中还是显得慢慢悠悠。
连家船的造型大同小异,最显眼的当然是偌大的货舱。站在船上,看那空空如也的货舱,有种深不可测的眩晕感。船上最吸引人的就是供人居住的船舱,南阳人称之为“楼子”,像是一个简单的房子,舱里有床有桌,角角落落都存放着生活必需品。有条件的楼子里还有电视机,天线竖到舱外,船上有小型供电装置。连家船的队伍一般很庞大,少说也要连接上十来条船,我们都管它们叫做“拖队”。我和小伙伴们,经常跑到南阳湖边看拖队,听拖头首船的鸣笛,那真叫一个气派,简直就是水上火车。
上了初中后,跑船人的船几乎都由水泥船换成了铁壳船,吨位提升了,动力也加强了,空调、洗衣机也被搬上了船。铁壳船在烟波浩渺的南阳湖里显得无比高大,是南阳人生活蒸蒸日上的醒目标志。那几年的暑假,常有同学到船上体验生活,上船一个多月的同学回来后,着实变了模样,他们体验到了跑船的艰辛,也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而有些感悟确实是在跑船途中憋出来的。
跑船磨练了南阳人不急不躁、勇往直前的品性,他们看惯了大风大浪,经得住大起大落。时光荏苒,沧海桑田,连家船上的人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造了属于他们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不得不说,连家船连起了一代代南阳人的美好生活,不少的跑船人都在南阳镇上盖起了楼房,一家老小过上了高品质的小康生活,同时为古镇的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而今,站在南阳湖畔,偶尔还能看到成群结队的连家船,与其说那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倒不如说是南阳人最实实在在的水上情。
新闻推荐
深圳市官方披露了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以下简称“中科院深理工”)校区建设最新消息。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深圳市规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