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其中乡村休闲旅游业年接待游客人数要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要超过1.2万亿元。
提起乡村旅游,许多消费者首先想要的是乡村民宿、农家乐饭菜,投资者和经营者亦然。但是,这样的习惯性思维,也导致了“千村一面”的现象出现。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缺乏特色,消费者在不同村庄,看到的多是类似的景致,吃的也是相似的饭菜。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远离交通干道的“弱势”村庄,想从乡村旅游中分到“羹”,难度不言而喻。
什么样的乡村旅游,既能让消费者乘兴而来,即兴而归,乃至成为回头客,并产生口碑效应,又能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呢?
本月初,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戴河镇西古城村、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朝阳乡边河村等680个村庄名列其中。如果仔细分析这些村庄的成功原因,可以发现,这些村庄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其乡村旅游模式既与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相呼应,并且与当地主要农村产业相结合,挖掘自身特色。
毕竟,在旅游业兴起之前,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相应主业的,并且不尽相同,因为能够在当地的产业经济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每一个乡间聚落的形成,也都有其特定的地理和历史因素,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脉络。换言之,天下没有一个绝对一模一样的村庄,这些特色在旅游市场中就是独特竞争力,可以由此形成品牌效应。
更为关键的是,在挖掘自身特色的同时,当地原有的产业可以与旅游业融合,为乡村旅游在住宿、餐饮、农家乐之外增加更多“附加值”,“旅游+当地产业”可以发挥出“1+1大于2”的效果。如果这样的融合,再能搭上互联网经济的快车,其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如果想达到这样的融合效果,让乡村旅游产生“高附加值”,当地的特色产业,也应当是具有特色,具有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君峰记者张屯王东启)为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9月6日,建东街社区举办了“传承家风家训文明和谐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