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印斌
开学伊始,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一份“22条班规”在网上引发热议。舆情发酵后,洪都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班规确实“过分了”,已责令相关教师进行整改,不符合教育理念的班规要删除。
这些充满全称判断的否定句,就像一条条粗粝的绳索,粗暴挤压学生们的生存空间、心理空间。身前身后皆是红线,上下左右均为禁忌,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这其实已经不是什么严不严、爱不爱的问题,而是对学生人身的肆意侵犯。
教育当然应该有仁爱、有求真、有砥砺、有尊重。师者与学生之间,并不存在高下尊卑、权力役使的关系,而应该是教学相长,相互爱敬。全面讲顺从,即便老师和家长有不对的地方,也强调“默默忍受”,这算什么教育理念?同学之间,更是打小一起成长的伙伴,也是一个孩子社会化最重要的一环,一个班主任得多“固执”才会想着把孩子们隔离成一个一个不同的“孤岛”?说到底,这仍是一种权力的规训,目标仍是希望学生成为驯服的工具,而非爱智的本体,并不足取。
师生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吗?未必,即便是如洪都中学这样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学生也未必像老师说的那样难管。一个“管”字,既是问题的症结,也是解扣的关键。是多一些尊重、理解、爱护,还是去管教、恐吓?结果不言自明。学校教育当然需要严明纪律,但这里的“严”,一定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且不得随意剥夺学生权益,不得肆意侵占学生私人空间,更不能以“为你好”的名义把学生捆得死死的。举凡成功的教育案例,均是宽严相济、教学相长的典范。棍棒之下,或许会出来一些亮眼的成绩,但就学生人格养成而言,仍属失败。
说到底,仅仅修改“最严班规”还远远不够,根本还是要矫正教育理念,变“约束”为“尊重”,变“严厉”为“爱护”,变“管制型”为“治理型”。惟其治理得当,宽严适度,进退合理,才能办得好教育的事情。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文字:胡印斌
图片:网络
原标题:《“欣赏带病坚持上课的孩子”?毒班规该停了》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韦建吉在猪舍里忙活。今年49岁的韦建吉,家住平果市凤梧镇百丰村龙内屯,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如今他由一名贫困户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