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森
2019年,李洱凭借《应物兄》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熟悉的陌生人》(河南文艺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是李洱的首部散文集。全书分为五辑,“读与评”“讲与说”“问与答”“序与跋”“人与物”,精选了近年来作者在一些重要论坛的精彩演讲,与批评家、记者的深刻对话,序跋,影响至深的人与事。
书中具有私人性的话题和文章不多,更多的是文学观念和文学感悟的流露。这些文章并非一时兴起的客串或为他人站台,而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作家批评的一种体现。在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中,根据批评主体所在的机构,曾先后出现了作协批评、学院批评和媒体批评等。他们凭借各自的优势,曾在各个时期引领风骚,指点当代文学创作。如今,更引人注目的是作家批评,以王安忆、格非、毕飞宇等人为代表。虽然这几位作家如今已被引进高校,但还是较强地保留着作家的身份和眼光。和前述三种批评相比,作家批评的长处在于少有理论体系的困扰、直观感性体验更浓厚,与批评对象之间的对话性更强。作家能够根据自身的创作实践,对其他作家的作品做出独特的发现和感悟。因此,在作家的文学批评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闪烁着个人光芒的观点或遐想,令人耳目一新,从中受到启迪。
李洱的作品显然也应当放在作家批评的行列。他有过大学任教、作协创研室工作的经历,经常参加作品研讨会、文学奖项评选、文学论坛等活动。因此,无论是基于阅读偏好的主动而为,还是受到被动因素的驱使,李洱阅读了大量作家作品。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洱开阔的阅读视野,独到的文学分析。
在《它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中,李洱谈到了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昆德拉、卡夫卡、哈韦尔、拉什迪、索尔·贝娄等作家,既讲述了自己阅读这些作家作品的经历和感受,又细致地指出了这些作家的特性和彼此之间的差异。在《熟悉的陌生人》中,李洱着重论述了阅读作家库切时的感受,他认为库切的基本立场是“一切经验都要审视和辨析”。在《中国小说的未来》中,李洱对巴赫金和本雅明进行了比较,总结出他们的相同主张,“强调个人的主体性”。这些作家在不同程度上给李洱的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参照和启示,并影响着李洱对文学的理解,以及对文学的信念。
在李洱的阅读对象中,不仅有名头响亮的外国作家,在同时代的作家中,李洱谈到了张炜、吴亮、徐兆寿、史铁生、毕飞宇、梁鸿和邰筐等人,既有年长于他的,又有同辈,还有新生代。
此外,李洱也对中国传统文学抱有敬意。《贾宝玉长大之后怎么办》是李洱在香港科技大学的演讲稿,围绕贾宝玉的成人话题,阐发了他对《红楼梦》的理解,角度新颖,视野开阔,兼及《红楼梦》研究史、作家论、当代文学、传统文化等多重视域,让人充分领略李洱的才情和风采。
作家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其来有自。途径之一,就是在对前代、同代和新生代作家的阅读中,写作者获得来自个人之外的经验、观念和方法,如他自己所言:“写作需要天才,但天才也要读书,现代小说家尤其如此,以后的小说家更是如此。”李洱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或者说,只有当他这么做了以后,他才去这么说。不然,在那些精彩的篇章中,他的睿智、敏感、贴切是无法得到落实的。
散文集《熟悉的陌生人》具象地展示了作家李洱的阅读史和精神成长史,虽然只是一部分。通过李洱的这些阅读对象,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窥探李洱文学奥秘的一个门径。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王井怀白佳丽刘惟真老年人需要什么?以前是送煤、送菜、送炉具,现在是送快乐、送便利、送健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