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朱元璋长啥样?李清照“颜值”很美丽 国博明清肖像展为你揭秘

来源:西安晚报 2020-08-23 02:29   https://www.yybnet.net/

《李清照像》清代《诸葛亮画像轴》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异形像》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正形像》俞明 清代

□施雨岑李君娜

近日,“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在国博隆重启幕。人们可以借此机会,一睹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诸葛亮、郑成功、李鸿章、曾国藩、陶渊明、李白、苏轼、王守仁、赵孟頫、王原祁、王时敏、王鉴、李清照等诸多历史名人的“真颜”。这批深藏于国博库房、从未展出过的珍贵明清肖像画,以丰富的藏品解开了观众对于古人肖像的好奇心——

“展览题目定为‘妙合神形’,是因为中国古代艺术,尤其绘画作品,把神格定位最高。”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介绍道。肖像画是中国画门类中最为古老的一个画科。最早自上古至西汉便出现肖像画的雏形,从六朝到唐宋,形成了肖像画的成熟时期。至明清两代,肖像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独立时期。明清肖像画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收藏特色之一,馆藏数量多至近千件。此次展览分为帝王·皇族、雅集·行乐、名臣·名士·闺秀和学者像传四个主题,力图呈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肖像画特色,以及肖像画的嬗变与演进历程。

截然不同的朱元璋画像

究竟哪一幅才是“历史真相”?

展览第一部分“帝王·皇族”,现场吸引了最多的观众。那些出现在历史课本中的帝王将相、后宫嫔妃们的真实样子是怎样的呢?在这一堆赫赫有名的历史“网红”中,明太祖朱元璋再一次站到了“C位”。展厅内,两幅相对而立的朱元璋正形像和异形像让观者再一次掀起了关于朱元璋真实面貌的热议。

刘万鸣馆长介绍,皇室肖像需要一种庄严威武、不怒自威的感觉。大多为正面形象,形象威严,着朝服,如展出的明《赵匡胤画像轴》、清《玄烨像》等。但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笔下的皇室肖像,参照观看,有时也显出十分有趣的反差。此次展出的晚清民国时期画家俞明所绘《明太祖朱元璋正形像》,是朱元璋正形像中较为标准的画像,画中人身材魁梧、容貌素朴端严,是其壮年时期的“标准照”。在此图右下侧,有朱文方印“俞明恭摹”。而另一幅明代无款识《明太祖朱元璋异形像》,则风格迥异。脸颊变形拉长,下巴向前凸出,脸上不同程度地布满黑痣,“凤眸龙头,黑痣盈面”,与正形像形成截然不同的反差。据介绍,在朱元璋画像中,此类异形像并不少见。究竟哪一幅是“真实的”朱元璋?这是艺术史留给我们的疑问。在历代帝王中,朱元璋肖像是存世量较为丰富的,其相貌的反差也非常大。在清人胡敬(1769—1845)的《南薰殿图像考》中,记载的朱元璋画像就有十二帧之多。而同一个人的画像,竟有着如此天壤之别,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两幅肖像画中,究竟哪一幅更接近历史真相?很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求证这个问题。据《明史》中记载,朱元璋的长相是“姿貌雄伟,奇骨灌顶”,这也是当时郭子兴为何收他入军,愿意将义女马氏许配给他的原因。但明朝中期的官员张瀚,曾入武英殿亲眼见了朱元璋画像,后在自己所著的书《松窗梦语》中记载:“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像大不类。”

此外,由于朱元璋之后的明朝历代皇帝画像中均无出现类似奇相,不少学者根据遗传学理论,认为朱元璋的正形像才是真正的长相。和“温文儒雅,五官端正”的正形象对立的,是朱元璋的长脸异形像。按照今天的审美观,这样的朱元璋比较丑,但过去的人却不一定这么看,如清末民初人赵汝珍就用“雄豪奇伟,深目长颊”形容朱元璋的异像。有学者认为,信奉相术的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相貌的第一个“整容师”,他试图用相学理论阐释开国历史,从而启动了朱元璋容貌变异的进程:从“奇貌”到“奇骨”,一直到明嘉靖、万历年间,彻底完成“龙形虬髯”的转化。本次展览的策展助理李文秋博士认为,自明代洪武年间直到清代,关于朱元璋的异形像大行其道。“朱元璋的异形像以压倒性多数胜过正形像,主要原因在于容易满足普通民众对皇帝的神秘心理,再加上朱元璋本人对其异形像的推波助澜。但好在文献与画像俱在,仍可以判断出历史真相。”在《朱元璋画像之谜》中,李文秋博士就提出:朱元璋奇骨异貌的长相之所以会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实是本人特意为之,为的是起到政治宣传的作用。这种“鞋拔子脸”在当时并不是侮辱性符号,而是龙的形象。民间更加喜闻乐见这种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文人利用了民间百姓对他的崇拜、迷信而未知的心理,特意绘制这种异像。

此外,第一部分展出的三幅影像轴也很值得注意,影像画即中国传统的祖先画像。明清时期,影像作品大量问世,民间的影像一般是在父母去世之际,委托画师绘制,或由家人凭记忆描述已故之人的面容,以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逢年过节,影像被悬挂在房间后室或宗族祠堂里,用以敬拜先人。如今,传世的古代影像成为研究典章制度和服饰风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宫廷影像画主要包括历代帝王、后妃御容,用以供奉、祭祀、瞻仰;记录并展现帝王形象及生活情态。

“雅集·行乐”:文人的郊游

肖像画与山水画的绝妙融合

雅集和行乐是明清时期文人肖像的重要表现形式。雅集图既有兰亭修褉、西园雅集、玉山雅集、杏园雅集等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聚,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文人自发聚会。明清时期的文人肖像主要以雅集和行乐图的形式出现。雅集图为文人群像,将众多文人置于林泉高致或宴游玩赏之中,烘托出群体性的文人雅趣。行乐图则文人置于优雅而富于诗情的山间或林下,自然与人文环境融为一体,折射出淡泊明志、远离尘嚣的文人身份与雅趣,一般为独像,或有书童伴其侧。

此次展出的《五同会图》描绘的是发生在明弘治十六年的一场在京同乡聚会,所绘五人皆是来自吴门的在朝高官,其余还绘有仆人、侍从五人煮茶烹茗、携琴奏乐,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园中有亭台、坐榻、石案清供,陈设器物讲究,间太湖石、松竹、鹤、鹿点缀其间,是画风工谨细腻的文人雅集图像。

清代费丹旭的《听泉图》,将肖像画与山水融为一体,反映其重视人物形象的环境烘托,属典型的“行乐图”范式。在清代,不少画家画过行乐图模式的自画像,如华喦、罗聘、吴荣光、任伯年等均有相关作品行世。雅集和行乐图既是明清时期文人肖像的代表,也是这一时期将肖像画与山水画熔铸一体的典范。这类肖像画多为手卷,且名家题咏殆遍,因而在艺术性之外,尚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肖像画家中到明末清初也涌现许多名家,如曾鲸、康熙时期宫廷画师禹之鼎和顾见龙。清代中后期,则出现了以费丹旭、改琦为代表的肖像画名家。他们和民间肖像画家一道,共同促进了明清肖像画的繁盛。此次展出,还在展厅一隅,特意展示了一个中国古代文人的书房,窗户上有鸟蝶之影,墙上挂着苏东坡画像,展厅里还回荡着鸟鸣声……这是展厅里最有特色的一个场景。通过对文人生活、书房的还原,通过听他当时所听的“雅音”,达到与他同一精神层面,让观众了解到肖像画背后的含义。

明画豪迈粗放清画精细写实

名臣名士及闺秀都长什么样子?

除了帝王将相,那些常活跃在历史中的名臣贤相们的形象也是大众热衷于进行想象的,尤其是那些留下著名行迹或者诗作的名家。因此,现场的名士肖像的展区也聚集了许多观众。

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名臣和名士都在明清肖像画中占据重要分量。名臣、名士肖像既有朝服,也有便装;既有端庄的正面像,亦有随意的行迹图。明代名臣和名士,以“待漏图”最为常见,体现出礼制、官制、服饰与人物形象相融合的特征。到了清代,名臣和名士形象出现了写实向写意精神转变的倾向。明清时期写前朝的名臣、名士,大多依据相关蓝本,陈陈相因,但却在技法与审美方面迥别于前朝,体现出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幅画可以反映出来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比如明代所画的诸葛亮像。线条粗大,展示出了明初时候整个国家的一种积极磅礴向上的态度。而到了清代,绘画更加向精细方向发展,注重写实。”刘万鸣介绍。而闺秀像“不贵工致娇艳,贵在于淡雅清秀”,且侧重于艺术渲染,具有观赏与娱乐性功能。也有一些这类肖像是写前朝人物,故多为传移摹写,往往出现程式化倾向。闺秀形象的变迁反映出身份认同和画风变革的轨迹,亦能折射出审美趣好的递变,其艺术性要远超其实用性功能。此次展出的清代《李清照像》,画中人修眉俊目,容貌艳丽,做拈花凝思状,画轴上方题有长跋。乍一看并无新异之处,但刘万鸣解释道:“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是一种程式,而不是概念化。虽然看起来只有一种,但实际上千变万化,他的神态,他的用线,每一门都有变化,不仔细揣摩是看不出来的。”

通过此次展览,可以看到在明清肖像画中,“形似”的艺术理念被发挥到极致。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上至王公贵胄、下至贩夫走卒,皆可入画。写实、重形的创作理念是明清时期绝大多数职业画家的价值取向。而在千姿百态的明清肖像画中,观众不仅能看到画风与审美趋向的嬗变,亦能一窥服饰、礼制、官制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特色。

新闻推荐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家庭,没有家用电器,了不起有个“黑匣子”——收音机,大的不过盈尺,突兀地摆在厅堂的角几上,显得庄重、高贵...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朱元璋长啥样?李清照“颜值”很美丽 国博明清肖像展为你揭秘)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