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一篇先锋叙事与中国故事有机融合的佳作 评秋泥《永不褪色的章节》

来源:达州晚报 2020-08-20 11:32   https://www.yybnet.net/

□冯晓澜

在我的阅读印象中,身居辽宁沈阳铁西区的作家秋泥,以短篇小说见长,或者说,他在编辑工作之余专攻短篇小说这一考量智慧和文字控制能力的文体。但他的小说所呈现的文学地理并没有打上铁西区的烙印,更多的是隶属于铁西区的另一标志:卫工河。这条他心目中的母亲河,无论是作为小说的背景或是人物活动的舞台,都反映出秋泥文学之途的最初出发,就有着鲜明的深接地气的为家乡的人事写作的深情与雄心。这深情与雄心让他一路稳步走来,发表了《城市的雪》等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

秋泥的小说大多取材都市底层,于平凡的人事中,努力挖掘人性的诗意和温暖,彰显出强烈的传递真善美的理想化倾向之色彩。他小说的叙事语言带有浓郁的沈阳风味。他的小说结构或以意象象征,或以对话推进,或以故事演绎,或以人物情绪流等不同方式,去蓄势暴发那临门一脚的震撼,但无一例外均指向对人物的塑造和对人性美的发掘。这些特点让秋泥在众多的小说家中,业已初具风格和辨识度,可以说小有成就,正处于上升势头,他并未沾沾自喜,而是在短篇小说这条路上继续精进,具体表现在其近作短篇《永不褪色的章节》(载《黄河文学》2020、1)中,对文学地理、小说结构和主题深化等方面有了新的拓展和可喜的超越。

仅从标题《永不褪色的章节》而言,确乎与怀旧高度相关。“章节”既可是整体性的,对某一段历史的书写,也可是部分性的,围绕某一主题演进时段的抓取,如何结构、剪裁,取决于小说的体量和长度。就本篇来说,它是一个短篇,无疑选取的是部分性或重要节点的“章节”。“章节”之前加限定语“永不褪色”,应该说作者强调或预示所写主旨的重要性,将与历史一般厚重而不能忘怀,甚至值得永远铭记。如此看来,这篇小说书写的当属创作主体回望过往岁月历史风尘中的人与事的怀旧题材。要在一个短篇中处理这类题材,对秋泥来说无疑具有一定难度,如还要写出新意和深意,那更是一个挑战。但秋泥以为工人阶级树碑立传的责任感和耐心细致的书写而一步步实现了小说再上台阶的意图。

这篇书写怀旧主题却又超越一般怀旧意义上的小说,以三个场景或人物重要节点所发生的故事命名,也就是用三个章节来完成作者对历史和当下相互辉映的洞见。三个章节,可独自成立,只有男主K贯穿始终,一经作者有机的串连,即产生新的意义。K的命名,是否源自卡夫卡小说人物的K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说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单名或姓氏。这一符号化的指代人物,我想,这并不是秋泥偷懒或不尊重人物而是另有深意藏焉,只不过要读完全篇才能揭晓作者何以如此的苦心。

第一节“安的故事”。它的视角以K第一人称来切入,讲述K和安这对青梅竹马的发小,在人到中年这个人生的节点邂逅、重逢于过街天桥。于是,有了跨越二十年人世变迁、岁月沧桑的叙旧;有了吃冷面、喝啤酒回首少年时光的亲切;有了各自分离后的打拼和家庭变化的互诉衷肠。讲述重点也是安这个在南方漂泊打拼的女子,虽后来定居深圳,却因丈夫非正常死亡于“干性溺水”,只身到韩国漂泊四年,这才回到了家乡。她眼中的家乡变化得让她几乎找不到北,概因于沈阳站广场那“苏军纪念碑”的消失和沈阳、铁西的巨大变化。那不是一个地标的消失,而是沈阳站的魂没了。在叶落归根安的眼里,只有那些街道名,还有昔日的同学K,才是她的亲人。二人临别,K除了劝慰安重新找个男人、好好生活外,还说,吉和蓝与我们血脉相连,因为“我们都是工人的孩子”。这句话看似普通,实则为顺利进入第二节作了巧妙的过渡,还为第三节K的“后来”埋下了伏笔。这一节,几乎是K与安的对话完成,显示出该小说以对话结构和推进故事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节“关于K”,以第三人称展开叙事。虽然以“关于K”命名,但主要还是讲述K与吉、蓝的成长及青春岁月的友情故事。在这“三人行”的人物关系中,外表平庸的K因其过人的音乐才华而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彼此的吸引,除了是年少的玩伴和同学外,还有着共同的成长背景——工人的孩子。K爱独自幻想,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因吉他弹得好,吉和蓝自然成为崇拜他的粉丝。而吸引K的是吉的父亲做过马本斋警卫员的传奇色彩和蓝野性、漂亮疑似有俄罗斯血统的神秘感。他们有着对音乐的共同爱好,三个志趣相投的伙伴成立了以K为灵魂的“星光”乐队。这让他们的青春岁月充满了激情和诗意,还让他们找到了工作之余有音乐垫底、相伴,会让他们一生都不会无聊的生活方式。他们三人之所以没发生三角恋,是因为K习惯了被人崇拜而让吉和蓝走到了一起,等他醒悟过来,也只有忍痛之余发自内心的祝福。真正让“星光”渐次黯淡的是生活的变化和时间的流转。各自成家,为生活奔波,“星光”聚会少了,K“中年之后迷上写小说……多年以后他成了作家”。小说如此设置,给了K一个小说家的身份,但并没展开来写,而是省略成一块空白。这无疑是一个待解的悬念。也就是在这中年之际,K与安重逢,本来上一节结束时,K邀约安要在家里为安接风,但安的再次出场却是在K的安排下,相聚于“星光”。作者如此安排比纯粹的家庭聚会更有意义。这次四人聚会于“星光”,K和吉、蓝弹奏演唱得激情澎湃,安听得泪流满面,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共同致敬青春岁月,然后,举杯祝愿“星光”永远不会腐朽!

第三节“后来”,先是以第三人称简要交代“星光”组合人到晚年的变故和解体,再由蓝的妹夫老秦在2018年的一次家庭聚会来讲述K的“后来”故事。这里转换叙述视角为老秦的叙事,无疑借用了先锋叙事的手法,但转述之后,仍变成老秦与K的交际与对话,又回到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仍没丢弃中国故事的内核。先锋与传统的有机融合,应是该小说的第二个特点。

在这一节,K仍是主角,他的晚景生活已不再丰富多彩,成为老伴过世、女儿远在加拿大自己也不愿出国随女儿生活的形单影只的空巢老人。因为K曾与吉和蓝说起过,他要与铁西区、卫工河终老。这里铁西区的出现,让秋泥的文学地理有了拓展。这应是该小说的第三个特点。

安到中年还叶落归根,何况K已入老境,又岂能远走异乡呢?亲人和同伴的远离,加速了K的衰老。即便平生热爱的音乐和小说家的身份,也没能挽救他走出困境、重返青春。生活挤压他的第一根稻草是健忘。这健忘和怕孤单,让老秦成了K惟一的交流对象和倾听者,也顺理成章成为这一节的叙述人。

K的健忘是当下人事的遗忘,而记忆光盘的指针却停留在铁西区工业的辉煌和身为八级模具钳工灿烂远去的格子中。小说最精彩的是对K梦境的刻画,K退休时与朝夕相处一个个车间的依依惜别,以及走出厂子门,厂子却于一点点衰败中竟然全被拆除了的不舍和悲伤。那对厂子、车间和巨大冲床的诗意描写和对厂子的渐次衰败以致于全部消失的惊心和悲痛,让人伤感而痛惜。那梦境,无疑是工业衰败的浓缩回放。其强烈的诗意般的挽歌色彩,出自K之口,的确符合K曾为小说家的身份。如此,我们理解了作者何以要赋予K一个小说家身份的苦心。K除了怀旧自豪于八级模具钳工的“大拿”时光,还关心一切有关工厂的事,诸如,化工厂那满铁时期留下的“蒸馏塔”、冶炼厂那三根巨无霸大烟囱等工业遗产的下落和命运。K还向老秦讨教《下塔尔宪章》,因为健忘,他让老秦讲,自己用笔记下来,想打印材料上书以保住工业遗产。如果说,前两节是个人或小群体的青春怀旧,那么,老年的K对工厂工业的怀旧就有了与时代对接的超越意义,无疑丰富并升华了小说的内涵:这的确不是单纯的怀旧,而是穿越个体记忆、烛照当下现实为东北铁西或者说为整个工人阶级树碑立传的有力书写。小说临近尾声给出了有力的佐证:K的记忆愈来愈差,他背不下列宁那个著名的讲演,但能记住最后一句“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K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要让孩子给我刻在墓碑上。因为这时,K已患扁桃体癌到了晚期,由年老的怀旧,上升到为自己也为工人阶级镌刻墓志铭的最大愿望。

小说结局,当老秦向K请教大名时,K望着漫天大雪说:东北,东北的东,北方的北。K的回答,有豪迈,有悲壮,有象征。小说在此揭晓了K这个人物名的深意,甚至也可以说是作者的创作意旨为:千万不要忘记为共和国兴旺发达作出重大贡献的工人阶级!

值得一说的是,小说第一节“安的故事”其人物和情节皆与秋泥几年前的《蓝色斑马线》前半部分一致,只是换了人物名,貌似有些重复,实则是对那个故事发展方向的改写和再创造。这应该是小说的第四个特点。

综上秋泥小说的四个特点和对怀旧题材的深化处理,我们欣喜地看到他的小说不仅对自己有了新的突破,而且因其精巧的结构、先锋叙事的姿态和对人物深切的理解及命运的书写,让这篇小说实现了先锋叙事和中国故事有机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超越了自己,也对小说叙事的中西结合之有效性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新闻推荐

有盲盒还藏宇宙 高校通知书“花式”迎新

上海大学录取通知书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通知书山东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中央美术学院录取通知书十余年寒...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篇先锋叙事与中国故事有机融合的佳作 评秋泥《永不褪色的章节》)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