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莲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有人说,这是老话题了,不值得一提。是啊,当今社会,特别是年轻人,谁还会在乎掉在饭桌上的米粒呢……
说起饭桌上的米粒,我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童年时代爸爸的谆谆教诲。那时候,我们一家六口围坐在一张说不清什么颜色的饭桌上吃饭,桌子高,凳子矮,姐弟四人常常会把碗中米粒掉在桌上,这时,爸爸总是会说:“把掉了的米粒捡起来吃了!”当时,我们年幼无知,都嫌饭桌上的米粒脏,对爸爸的话常常置之不理,当成耳旁风。随后,爸爸非常严肃地大声说:“捡起来吃了,不许浪费!以后谁掉了米粒不捡就罚他洗碗、扫地板。”这个“处罚决定”挺有效的,从此,姐弟四人再也没人敢不捡掉在饭桌上的米粒了。
如今,我们都已成家立业,已为人父母了;爸爸也已经离开我们20多年了。但是,爸爸那种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永远也抹不掉了。每每看见我的一双儿女把米粒掉在桌子上,我也总是会说:“捡起来吃了它。”90后的孩子很难理解我们的意图,他们总是会说:“掉了太脏了,怎么吃啊?捡起来扔掉吧。”此时此刻,我会一言不发地把他们掉在桌子上的米粒捡起来,放在嘴里吃掉。一双儿女露出惊讶和惭愧的表情,羞愧地看着我,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个细微的表情,都会给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一双儿女从呀呀学语开始,我和丈夫就教他们背诵《悯农》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上小学的时候,一双儿女常常到爷爷奶奶家吃饭,父辈们常常给孩子们讲过去缺衣少粮的往事,让孩子再次体会到了老一辈人勤俭节约的好品质。捡饭桌上的米粒,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读大学的时候,常听孩子们回来说,在学校里如何把掉在桌子上的饭菜捡起来吃了,同学们嘲笑他们时,他们就把“姥爷教妈妈捡饭桌上的米粒”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捡饭桌上的米粒,年轻人听了一定会觉得无所谓,甚至会不屑一顾,觉得可笑。生活条件优越的今天,人们头脑中的节约意识渐渐淡化了。现实生活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已不为鲜见。在有的人看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过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中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再提倡这个就不合时宜了,吃点、喝点、玩点无碍大局,没有必要看得那么严重……
其实,捡饭桌上的米粒不丢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可见,节约是强大力量的储蓄!
勤俭节约,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新闻推荐
上海书展期间,有众多中外新书首发,我们将遴选部分好书,陆续为大家带来推介。“这个世界,对某些人来说正是蓝天白云,但对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