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德
城市之文明,不可否认“人”才是其最核心的要素。文明城市创建,其旨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市民更高的需求,以此助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所以,文明城市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切莫在追求特色中迷失方向。笔者认为,在文明城市建设中,民生当是其永远不变的主旋律,“民之所望”恰恰正是文明城市建设的方向所在。
市民盼望精神有归属,文明城市当是民之家园。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城市之大就在于有容,容纳了形形色色之人,其间有强人能人,当然也不乏所谓的弱势群体。城市不只是强人能人的天下,当是大家的生活共同体。城市文明,全体市民共建才能有共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城市中不文明者常常深恶痛绝,但回过头来想,从不文明者身上我们也应该得出一个共识,那就是凡给城市文明带来负面影响之人,其共性都恰恰在于对城市没有归属感,没有把城市当成自己的家来看待。事实证明,只有市民对城市有了足够的归属感,市民才会主动去爱之惜之,才会主动为城市代言。因此,给予市民足够的关爱和尊重,让市民有其家园式的归属感,当是文明城市建设之所向。
市民盼望幸福安康,文明城市当是民之乐园。幸福安康首先体现在社会和谐有序,生活自在无忧。俗话说“失序之下安有完卵”,市民最需要的是安居乐业。何以能让市民安居乐业?一方面是市民对公共秩序的规范与敬畏,另一方面是城市公德意识的养成。“乐”源于内心的满足与踏实,源于对生活的无忧与德善带来的福利。文明向上的城市风气,才能育出文明的市民,而只有文明的市民,才能筑起城市文明这座大厦。因此,为市民打造安居乐业的好环境、好生态,也当是文明城市建设之所向。
市民盼望获得感,文明城市当是民之“果园”。“勤劳致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劳动既能富物,而且还能富心,是市民奔小康的关键。一座城市,给市民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提供劳动致富的机会,这对城市文明建设非常重要。市民在城市中有盼头,对生活充满希望,能采摘到勤劳的“果子”,才能倍加珍惜城市的文明,将热情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去,热心去做有益之事。所以,为市民提供劳动以及展示自我的舞台,特别是对城市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给足信心和希望,笔者认为这也应该是文明城市创建之所向。
文明城市,造福于民是其旨要。何以为民造福?满足市民所需是主旋律。所以笔者认为,“民之所望”正是文明城市建设之所向。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鲁畅)北京市交管部门“随手拍”平台8月5日正式上线,市民群众可通过平台举报闯红灯、违法停车、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