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孔子思想中的防疫智慧 路则权

来源:济宁日报 2020-08-09 07:30   https://www.yybnet.net/

疫病从没远离我们,孔子时代亦然。

《论语》记载,孔子弟子伯牛有疾,孔子以极其沉痛的语气与他诀别。伯牛的病,《论语》中没有记载,而《淮南子》说:“伯牛为疠”。“疠”又称疠风、冥病、大风、癞病、大风恶疾、疠疡、大麻风、麻风等,宋代后统称为“麻风”。

据文献记载,这种传染病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孔子家语》记载“女有五不取(娶)”,其一为“世有恶疾者”。对于此类瘟疫,古人一般采取隔离、避疫等措施,所以孔子也只能是“自牖执其手”。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律》简文中规定,如发现麻风患者,应送往专门为麻风患者设立的“疠所”或“迁疠所”。《汉书》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学”。

遇到弟子有疫病,孔子与所有人一样,开始避免不了悲伤、愤懑,所以感叹“命矣夫”。以先秦时期的医疗水平,我们不难想见当时的疫病应当不少,在孔子的人生历程中也有些记载。

青年时期的孔子曾经做过乘田吏,这是一份管理、饲养、放牧牛羊等牲畜的工作,地位并不高。但孔子后来曾带有自豪的口吻谈起这段经历,他说:“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牛羊的宿敌主要是瘟疫,想必孔子应该有一些管理措施,譬如,要清理干净畜舍,垫上新的干土,铺上干草,让牛羊不在露天过夜,防止瘟疫的发生。

《论语》中还曾记载:“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乡人傩”的“傩”,是当时驱除疫鬼的一种风俗,因为人们相信瘟疫是因为一种疫鬼在兴风作浪。按照《周礼》规定,这种官叫方相氏,他自己化装戴着四个金黄色的眼睛,然后披着熊皮,拿着长矛和盾牌,率领一百人一起作“傩傩”之声,所以“傩”其实是个象声词,是用这种叫声来驱赶疫鬼。当乡里举行这个风俗活动时,正是孔子与民同乐之际,利用这种活动来促进社会教化。

以上事例,是孔子人生中与瘟疫有关的零星记载。而面对危害人们生命的瘟疫,如何预防,如何救治,孔子又能给我们哪些智慧呢?

在瘟疫未发生时,孔子提倡人们要牢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具体到疫病上,也就是古人提出的“治未病”的思想。《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对健康、对疾病要有远虑,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孔子强调的“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就有要人们顺应自然的阴阳变化,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远离灾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思。

病从口入,孔子还提醒人们要“八不食”。其中“八不食”中,“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是说不要吃过时的、腐烂的、变色的、发臭的等已经变质的食品。“失饪,不食”,是说食物烹饪不当,也不能吃。烹饪得当,色香昧俱全,可以悦眼目,增食欲,胃口大开,促进吸收。

孔子所说的“失饪”,还可以理解为烹饪时食物的搭配不当,违背了食物的生克禁忌等。“不时,不食”,可以作出多种理解,从健康角度说,有两种理解。一是,不是吃饭的时候,不吃,即食有定时;二是,“不时”也可理解为不合时令、不新的食物不吃。养生之道是顺天时,合阴阳之道。中医认为,万物顺时而生,顺时而长,所秉受的阴阳五行之气不一,同一种植物,移时异地,秉受之气的厚薄就不一样了。更不要说吃了本不该吃的东西,戾气自然浸入体内,产生疾病。

疫病发生后,作为个人和国家又应该如何应对呢?孔子思想里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启迪。

作为个人,遇到瘟疫,孔子认为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正确心态。从思想上入手,把调理身体和改造思想结合起来。患病后,要有信心与疾病作斗争。一方面,要正视它,承认它,认真对待它,积极治疗和休养,取得疗效;另一方面,要蔑视它,不要被它吓倒,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治好疾病,增强体质。

医学心理学研究证实,积极的心理因素,可以调动人体内在的潜力,调节人体代谢和内分泌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消极的心理因素可使人体内的代谢失衡,内分泌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并加重疾病的发展。不为疾病所惧,面对现实,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对疾病的康复十分有利。

染有疫病,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都不要“讳疾忌医”。孔子说:“过,则勿惮改”,身体有病,如人犯了错误,及早改正就是了,最可怕的是自己欺骗自己。有人不敢面对自己患有疫病,不愿意及时到医院去检查。这不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危害他人。

中医认为,疾病就部位而言,有在表、在里之分。患病初期,可能邪在肌表,其势轻浅,正气未衰,容易治疗。若邪在内里,其势深重,正气虚弱,较难治疗。外界病邪侵袭人体,如不及时治疗,病邪就有可能慢慢侵犯脏腑,使病情加重,治疗也就更加困难。我们耳熟能详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增强防疫意识,一旦感觉不适,要及时就医。

瘟疫的发生,涉及的不仅是某个人、某个地方,所以孔子告诫人们,还要做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这里“危”“乱”的涵义较广,在孔子的思想世界里,也应包括“不入”“不居”传染病疫区。在传染病流行时,减少出行,是防止传染病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

得了疫病,在不明的情况下,病人要“慎用药”。“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季康子给孔子送药,孔子作揖行礼后接受了,却说道:“我对这个药性不了解,不敢服用”。有病吃药,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大多数人忽视了一个事实,药物具有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要记住,药物虽能治病,也能致病,有病乱吃药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除了个人,作为国家集体遇到瘟疫,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子之所慎:齐,战,疾”。孔子提醒管理者,对于斋戒之礼、大规模战争和主要以瘟疫为主的疾病,这三件事情都要小心谨慎,认真对待,慎重地做好应对之策。这是孔子针对当时社会不注重礼节,贵族热衷于杀伐,不重视百姓疾苦而发出的忠告。

其次,应对疫情,国家更要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有效控制瘟疫,“利其器”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率,也可让患者少受病痛折磨,最终消灭瘟疫。今天预防瘟疫的最有效的“利器”就是疫苗,而疫苗接种,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宋朝就有“人痘接种法”。

疫情发生后,国家应该“市廛而不税,关讥而不征”。《周礼》中记载,“国凶礼,则无关门之征”。而之所以在灾荒瘟疫流行时,市场停征货物税,目的在于降低市场货物的价格,保证必要物资的有效流通和社会稳定,避免疫情蔓延和人们心理恐慌。

疫情一旦发生,时间就是生命,个人、社会,国家均应进入紧张的战斗之中,这种非常时期更凸显和考验着人性良心。最为关键的是,保证防疫制度高效、有序的运行。

要知道,再好的制度也离不开人去执行。孔子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至理名言,则成为人们执行防疫制度的“硬核”和底线。而这些观念所培育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更多是平常生活中的积累教化,这也是传统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所在。

①身着古装,佩戴香囊和口罩的行人。

②温馨的三口之家里,吉祥如意的鼠年挂饰和洁净的口罩。心飞扬摄影

新闻推荐

高温下的重庆,避暑游更火热 “凉资源”升级带来“热效应”

重庆石柱千野草场,每到盛夏就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露营。重庆市石柱县宣传部供图游客在彭水阿依河漂流游乐。重庆市彭水县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孔子思想中的防疫智慧 路则权)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