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式的田园生活,让都市人憧憬不已,但更多时候大家只是想想。不过,只要敢想,田园生活不一定要去农村,每个人都可以在城市田园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喝一口泉水,唱一支老歌,看那袅袅炊烟舞婆娑。李开云的《南山有我一亩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这本书,用他的生活方式,为都市中每一颗向往山水田园的心提供了一种可能:只要付诸行动,你也可以实现都市田园的完美结合,拥有这样的世外桃源。
此书是写给都市人的种地书。2014年,李开云花1000元在重庆南山脚下买下了一块田(确切的是说一块田的使用权),从此过上了荷锄种地、写作听雨的诗意生活。作者以自然农法点瓜种豆、锄草翻地,与菜农们一起享受劳作的快乐。全书分为“在希望的田野上”“俗世人间的一蔬一禾”“心中有个温暖的乡野梦”“动物世界的规则”“朴素日常的动人滋味”“好好生活好好爱”六部分。作者在春种秋收中一任四季更迭,不受世俗纷扰,亦不受身心束缚,只享受着大自然的纯粹与美好。
有一种美,叫走在田园的路上。树叶曾是种菜的上好肥料,榨菜籽剩下的渣,更是菜地上好的肥料。圆白菜因菜籽饼的肥力太足而死———凡事都有度,一旦过度,将得不偿失;种子撒得太密的结果是生长不开,蔬菜种得太密,长势反倒不好———种菜与做编辑、种果树是一样的道理,需要留白;疯长的野草里,遮掩着茄子、辣椒,荒草地里也有收获———原来那些遗忘在角落里的生命,那些不被关注的寂寞生命,也能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土地不懂欺骗,不懂说谎。你对它好,精心呵护,它就给你足够多的回报。世间没有比种地更公平的事了。在《插支撑架》中作者说:春夏之交,蔬菜长到一定程度需要插上支撑架(重庆人叫“插站站”),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来。西红柿插“站站”,结出来的果实数量常常超过你的想象,不插的话,用不了两周,西红柿全部都得趴到地上去。同样的道理,如果不给茄子插“站站”,茄子会与泥土接触,久之茄子就会腐烂掉。由此及彼,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一个像“站站”一样的人来扶持。
田园不仅是生长粮食蔬菜的地方,也是生长人情温暖的地方。翻地,是种地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刚锄地时,用不了二十分钟,作者说自己的手就会起血泡。后来老菜农李爷爷告诉他,锄地不能用蛮力,得用技巧。即将成熟的枇杷成了鸟儿的美食,老张便用纸将这些枇杷一串一串地包裹起来;夏天菜地里的沟渠堆满了垃圾,老彭主动帮大家清理,清理后还在水渠的上方挂了一个文明种菜告示牌,提醒大家珍爱环境;蔬菜丰收了大家互相赠送……
人与自然因田园和谐相处,这是人世间独有的美。在书中,作者精选200幅耕作图片,将自然生活与写实主义完美结合,跨越了虚构与现实的疆界,将自己根植于大地的生活方式全景立体式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夏日天静昼长,听得到黄瓜、西红柿、豆角勃勃生长的声音;秋收了,鲜嫩的玉米,朴实的地瓜……播种、浇水、劳作、收获,日子简单却美好。事实上,对都市人而言田园生活只是一种形式,真正安宁的生活要出自内心。心若静,风奈何?行山,看云,听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新闻推荐
近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等率调研组,到江西、安徽等省份调研指导汛期文物抢险救灾工作时,查看了黄山市屯溪区镇海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