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
自科举制创立之后,考取功名平步青云,一直是古代士子们的最大追求。除了那些为人熟知的状元郎,落榜生里也有不少人名垂青史。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落榜生,当属唐代诗人张继,他仅因一首诗而名声大振。相传,张继落榜后失落郁闷,前往苏州散心,投宿于寒山寺旁的客船,心境亦如那晚凄清寒冷,于是他吟出名噪一时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不但使寒山寺出了名,而且让后人记住了怀才不遇的诗人张继。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共计落榜八次。他自幼聪明,九岁作文,十岁写出千余字的《乞醯论》。归有光虽发奋苦读,却考一次落榜一次。在他第八次落第后,便徙居嘉定(今属上海市),开始读书谈道,招徒讲学。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造诣很深,著有《震川文集》四十卷,被后人赞为“明文第一”,是“唐宋派”中成就斐然的作家。他的散文平实简朴、感人至深,其《项脊轩志》还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同样难逃落榜“厄运”。蒲松龄十九岁时考童子试,成绩名列前茅,后来考举人、进士却屡试不中。这样的打击,并没让他一蹶不振,反而促使他更加苦读诗书,深入民间采集素材,写出了鸿篇巨著《聊斋志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便是蒲松龄的座右铭。
吴敬梓同样也是落榜生。他因落榜而怀疑科举制度,最终不再去参加科举考试,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创作出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当然,古代科举不顺、学术成就突出的落榜生,远远不止上述这些人。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风流才子唐寅和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贾岛等等,都是科举考试中的落榜生。
在那个时代,落榜生尚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么身处文明开放的现代社会,高考中的一次落榜又算得了什么呢?其实,落榜只是考试中的一次失利,而不是人生的全部。只要努力奋斗,人生未来的路,依然宽广美好。
新闻推荐
@首都健康7月29日消息,7月28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大连市疫情关联病例1例,为7月27日确诊的大连市疫情关联病例的密切接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