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二维码
“您可能不知道天镇县在哪,但‘天镇保姆’就在您身边。”
山西天镇县位于北京西北方向280公里,地处晋冀蒙交界,农业人口19.0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83.4%,是传统农业县。曾经,“这里的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如今,劳务输出成为全县脱贫的路径之一。
被称为“天镇保姆大学”的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已经开办10年。周边农村妇女进校培训、出校接单,一进一出间,带动1万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提升技能,告别土坷垃里抠钱
“以前可穷了。”55岁的曹果花在天镇县米薪关乡王家烟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她操着晋北方言,说起以前的生活,重音自然落在“可”字上,更平添了心酸和无奈。
万家乐移民搬迁小区24栋2单元501室是她的新家,48平方米,她和丈夫总共花了7000元。拎包入住半年多,曹果花回忆起曾经的苦日子,还忍不住泛起泪花。“以前,村里全是土疙瘩,住的窑洞还坍塌了一部分,种了15亩旱地,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风调雨顺的时候,全家一年收入1万元左右,当时2个儿子都没娶媳妇,愁坏了。”
“现在,我在北京当保姆,做老年护理。一个月能赚四五千元,2个月就顶以前全家一年的收入了。家里的衣柜、地板砖和厨卫,都是我赚钱置办的。2个儿子也都结婚了,连孙子都有了!”说起生活的改变,她言辞间充满自豪。
不少人与曹果花有一样的经历。这里属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曾是“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苦瘠之地。在更偏僻的村庄,种几亩薄田下来,全家收入几千元算是好的。三十里铺乡三十里铺村的康金花大姐,在做保姆前,也是在田里刨土坷垃,埋下种子后只能看天吃饭。
“我们有的老乡能赚七八千元,还有赚到上万元的。”康金花到天镇阳光职业培训学校接受了老年护理培训。拿到资格证书后,在学校的推介和帮助下,她第一次走出农村,加入“天镇保姆”大军奔赴北京,全家就此稳定脱贫。
变思想,让农村妇女“走出去”
李春做梦都没想到,帮老乡脱贫致富竟会遭遇非议。
作为天镇阳光职业培训学校创始人、法人代表,李春见证了太多农村妇女从“红袄绿裤”到职业女性的转变。“开始的时候最难,农村妇女思想观念保守,认为当保姆是低贱的工作。”
今年57岁的李春,是土生土长的天镇人。他深知家乡贫困的根源。在当地政府扶持,以及扶贫办、人社部专项资金的帮助下,他开办起这家不收钱的培训学校。“让闲散的农村妇女有事情做,走出去赚钱,转变观念至关重要。”但这并不容易。李春说:“让她们去当保姆,要‘过五关’——村党支部书记关、自己关、丈夫关、子女关、村里议论关,每一关都不容易。”
说起观念阻力,李春说,第一批学员中有位叫刘鲜荣的大姐,她家有2个女儿和1个儿子,经济压力较大,其本人有意愿到大城市当保姆,但儿子却怎么都不同意,多次打电话威胁。这样的事儿在早期并不罕见。一些家里有儿子的,甚至因为母亲当保姆不敢领对象回家。
“思想观念是一道坎,很多人跨不过去。”在培训学校2楼的教室里,校长富肖艳指着墙上一些荣誉和优秀保姆照片,补充了李春没有说的故事结局,“我们不厌其烦地和这些妇女以及家人沟通,直到他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票子,才相信了我们的说法。后来,刘鲜荣每月收入7000多元,在县城里给儿子买了房和车。现在,她儿子见了李春特别不好意思。”
打品牌,从“无名氏”到“领头羊”
随着一批批农村妇女“走出去”,她们及家人的思想渐渐转变。
张西河乡刘伸屯又叫“保姆村”,全村70多名妇女有40多位出去当了保姆。村党支部书记的爱人也是保姆,带动了全村的整体风貌提升。“像领头羊一样,只要走出去一个,就能带动一群。”
据统计,10年来,天镇阳光职业培训学校累计培训3万余人,创收4亿多元,就业遍布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及内蒙古等地。“此外还有12名优秀保姆走出国门,进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市场。这一串串数字,都是这些娘子军给撑起来的。‘天镇保姆’不仅是半边天,甚至是多半边!”富肖艳说。
从这里零零散散地走出去的妇女,如今擦亮了“天镇保姆”的金字招牌,成为农村女性就业的闪亮名片。
新闻推荐
北京1例、新疆57例、辽宁6例 单日新增本土病例64例 创下新高
北京1例、新疆57例、辽宁6例。27日,31个省区市共报告64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单日新增数字创下新高。疫情相关关键词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