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钢)副总裁徐晓春手握一面锦旗来到南京江北新区泰山街道永利铁路专用线(下称永利线)1号桥抗洪现场。“由于南京市洪峰水位和地势原因,7月14日,大水没过了我们的专用线钢轨,生产情况一度非常紧张,幸亏铁路部门开创的‘潮汐’运输模式,保证了我厂生产,避免了经济损失。”
作为一家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企业,南钢拥有从焦化、烧结、炼铁、炼钢到轧钢的完整生产系统,每天运抵厂区的焦炭和煤等炼钢原料就有400车皮约2.4万吨。入梅以来,长江水位持续上涨,永利线沿途的梅桂营站、浦镇站自7月14日起出现多处水淹,企业货运列车被迫停轮。“路淹了,我们的原料供给被切断,仅依靠库存原料支撑,一旦原料耗尽,仅钢厂停炉这一项损失就将高达1000万元。”徐晓春说。
紧要关头,铁路部门在接到南钢求助后两天,便研究出了解决方案。经过蹲守勘察,南京桥工段副段长万乐山带领的攻坚小组发现,长江南京段水位受海潮影响较大,永利铁路线因多处临近长江支流,沿线水位时涨时落。涨潮时,河水漫过部分路段;退潮时,路基又会重新显露出来,全天仅有永利铁路1号桥附近几个低洼路段积水难以消退。
摸清潮水规律后,双方工作人员开始了保产分工。白天涨潮时,南钢工作人员负责将运料车皮集结到低洼路段附近。一旦退潮,铁路方面马上安排工作人员用沙袋围堵抽水,水抽干了,移开沙袋,火车立即通过,将原料运进企业。在下次涨潮之前,卸下原料,拉出空车皮。这样的操作,每天需要进行四次,也正是这样的合作,确保了南钢的原料供应,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7月21日,南京市气象台召开新闻通气会,正式宣布南京地区“出梅”。23日,长江南京段水位有了明显回落。“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这面锦旗背后记录的故事比它本身精彩得多。” 徐春晓说。
新闻推荐
□张成林现实中,产品与需求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销路打不开。有的产品很好,但找不到诚意买家;有的需求很大,但难寻优质产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