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作品简介:“85后”潮汕作家林培源喜欢鲁迅的《呐喊》与《彷徨》、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奈保尔的《米格尔街》、奥康纳的《好人难寻》与《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它们都围绕着某种空间结构来叙述,在这个空间里,作品和作品相互缠绕、生长,形成了一个繁复的小说宇宙。按他的说法,“它们有根,有灵魂的落脚处。”
林培源从小在潮汕小镇长大,读到高中才去了县城。十八岁以后,他一直辗转各地求学和生活,从珠三角到北京,中间又去美国访学一年。在地理空间上,他离潮汕故乡越来越远;但在小说中,在情感认知里,他和它反而越来越近。
近日,林培源的最新小说集《小镇生活指南》由中信·春潮出版,书中那些故事里既有卤鹅、青梅酿酒、牛丸粿条等缭绕着烟火气息的“潮汕诱惑”,又有民间七月半“普度”的传统风俗,还总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岭南独有的湿热。不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在这片泥泞之地上奔来走去的战后士兵、越南新娘、单亲妈妈、失孤父母、裁缝匠、制棺人、庙祝、神婆……他们形形色色,既好像每天生活在你我身边,又像是生命中的过客。
比起去年出版的富有魔幻和寓言色彩的小说集《神童与录音机》,《小镇生活指南》呈现出另一副叙事面孔:更扎实,更日常,也更具耐心。两本集子似是截然不同,却又都源自林培源心中的“原乡小镇”。或许就像他自己说过的那样:“只要我在写,我便不可能绕开故乡。我的根在那里,魂也在那里。我是身体里住着‘老灵魂’的人。我无法将自己连根拔起,去书写其他陌生的物事。”
新闻推荐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各种渠道推荐的养生方法五花八门,让人应接不暇,有些人照着做非但没有效果,甚至还引起不适。到底问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