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不要再提别人家的孩子” 聊聊中学生心理压力的那些事儿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20-07-27 14:09   https://www.yybnet.net/

“除了日常的知识积累,影响成绩的另一大决定性因素就是心态。”上海市建平中学心理社同学自主运营的公众号“走心Psychlone”最近发了这样一篇文章,探讨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

经历了长时间的网课生活,学习成绩变化成为中学生们心理压力的首要来源。除了学习压力,“走心Psychlone”的负责人黄莹还总结了中学生可能遇到的亲子关系压力、社交压力、情感压力和身体压力。

寻找支持系统

有27年工作经验的上海市进才中学心理高级教师沈慧发现,当察觉自己心理压力大的时候,现在的孩子更愿意向家长、老师和专业机构寻求帮助,而家长有时却不支持孩子的决定。

“父母不应该回避孩子的问题,而是要给孩子真正的支持。”沈慧分析说,心理压力大的孩子,往往觉得自己的痛苦是父母无法理解的,父母空口说的“支持你”显得很无力。“家长应当重视孩子除学习以外的成长过程,要发掘孩子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更多的时候,不只是告诉孩子‘这个问题你可以解决’,而是要真正采取具体的方法,共同面对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心理老师蔡丹艺同样强调了“支持系统”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初中阶段的孩子,同伴对他们自我认知的影响往往大于父母和老师。

亲子间建立平等关系

“儿子快初三了,我希望他别再玩游戏,他却问我,放松时不玩游戏还能干什么。”吴玉兰是一位具有20年教龄、10年班主任经验的初中教师,但面对儿子,她却发现自己需要和他沟通的事儿还有很多。

和很多家庭一样,连续几个月的亲子密切共处催生出不少矛盾。过去教育学生喜欢“速战速决”的吴玉兰,现在觉得“老师讲完就结束”的方式是不对的。从商量打游戏时间开始,她和儿子越聊越深入。“现在有些孩子其实内心很孤单。有的孩子沉迷游戏不做作业,可能是因为父母施加的压力太大,或者父母之间互相争吵,孩子得不到关注,缺爱。这是儿子告诉我的。”

在学校,吴玉兰也遇到过“缺爱”的学生。有个男孩,过去在校表现一直很积极,经常来老师办公室问这问那;疫情居家期间却“失控了”:不做作业、不上传,接到老师电话时总是支支吾吾的。老师们后来才了解到,男孩平时在家由奶奶照顾,父母离异后,妈妈在外地,爸爸不大管,电子设备一直在身边,就控制不住玩游戏的“瘾”了。

吴玉兰认为,解决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尤其刚进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言行中是否有异常,尽早介入。“小孩长大要面子了,亲子矛盾不像学习问题,一般不会告诉同伴。这时就需要家长、老师正面引导、沟通,打开心结。”果然,这个男孩在吴玉兰的安慰和鼓励下,向她倾诉了内心深处的纠结。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家长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作比较,这样很可能会让孩子关上心门,不再理你。”这条重要建议来源于吴玉兰的亲身经历,“家长在工作中压力也很大,回家面对孩子的学习情况,难免心不平、气不和,永远不满意,觉得都是别人家孩子好。我儿子小时候喜欢听我讲学生的事,现在却不愿听了,觉得我是在拿他跟别的孩子比。”

吴玉兰认为,家长不像老师,和自家孩子说话时容易过度直接,可能会伤害到孩子。“听话、懂事的孩子毕竟少,家长要学会放低身段、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对话。学着只说孩子现状怎么样,而不是老提别人家的孩子。”

吴玉兰从儿子身上学到的另一点,就是亲子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十几岁的孩子其实已经懂得很多事,大人只不过经历过的挫折教训多一些。事实上,大人没法完全从气势上压倒孩子,孩子也只是需要你给一点意见。儿子告诉我,他知道我是为他好,却不认为我说的一定全对。这我赞同。”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为什么要读书和生活?孩子在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答案之前,学习是缺乏动力的。”蔡丹艺在心理教师岗位已经18年,这是她与这一代学生交流得出的感悟。

“做一件事要么有意义,要么很有趣。学习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并不是那么有趣,这就需要目标感和意义感。”在蔡丹艺看来,许多家长已经习惯了上班、挣钱、养家,也想当然地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以后升学、工作顺风顺水,却不能理解孩子对物质没有那么在意。还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好好读书,一边自己下班后刷手机,这会让孩子觉得,生活似乎没有目标和意义。

蔡丹艺认为,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只是学习成绩好,那么当花了很大精力都达不到目标的时候,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会非常大,“有时候压力大不是关键,关键是孩子没有找到生活的目标。如果有目标,压力自然会转化为动力。”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蔡丹艺总结说。怎样把学习压力转化为动力?吴玉兰也有个经验。她认为,家长和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适当地提一点小要求,而不是一下子要求太高。

在学校,吴玉兰总是鼓励学生先做人、再学习。“学习能力有强弱差异,这都没关系。只要一个人心态正、积极向上、看上去阳光,周围人慢慢会接受你。”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来看她,都说“好好做人比好好学习重要”这句话记得最牢。

(魏其濛)

新闻推荐

◇说说民法典离婚妇女、孤寡老人住房需求保护更有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写入 《民法典》物权编的继承与升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第二编物权编以“用益物权”为落点,将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物”的归属、使用、流转加以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不要再提别人家的孩子” 聊聊中学生心理压力的那些事儿)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