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墨
7月25日,57岁的周大伯仍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健中心院区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抢救,病情不断反复。因为几天前误食了剧毒鹅膏菌,引发了严重肝衰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健中心院区首次启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周大伯进行救治,但中毒严重的周大伯如今仍处于观察期,面临生命危险。
一碗蘑菇汤下肚后进了EICU
几天前,家住贵州习水的周大伯到家后山上去采摘了野生蘑菇煮汤食用。吃完不久,周大伯就开始肚子痛,并上吐下泻,到当地医院就诊时,这些症状却又似乎好转了。“这是毒蘑菇中毒的‘假愈期’,其实病情还在飞速进展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医生周凯说。
身体发黄、意识模糊……当周大伯转院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健中心院区时,病情已十分紧急。急诊医生立即为周大伯开展血液滤过联合针对肝脏的血液灌流、启动人工肝等血液净化治疗,清除体内各种毒素,调节内环境,保护肝肾等重要器官。周凯说,因为周大伯误食的是鹅膏菌,毒性大,对肝脏损害尤其明显,而且目前尚无解毒特效药,中毒死亡率高达30%至60%,大部分中毒者死于内脏损害期。“鹅膏菌含有鹅膏毒肽,是一种剧毒野蘑菇,食用后,24小时内出现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呕吐、腹泻,随后出现‘假愈期’,48小时后会出现肝功能衰竭,如果此时没有得到救治,就有生命危险。”周凯说。
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争取治疗时间
“因为患者病情严重,进展迅速,我们启用了人工肝技术中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为他进行治疗,但目前还要看患者的肝脏自身修复情况。”周凯介绍,人工肝技术专门用于血液排毒,利用血液净化技术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使肝细胞有时间得以恢复再生,挽救病人生命。这项技术已成为肝衰竭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新型治疗手段。
目前,临床常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主要包括针对肝脏的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血浆透析滤过、反复通过白蛋白透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等。
野生蘑菇中毒后及时就诊是关键
“每年七八月份是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期。特别是今年持续降雨,加上气温闷热,山上野蘑菇较多,很多人为了一饱口福就去采食。我们已接诊了多例中毒患者,已有患者因此失去生命。特别是儿童因为肝脏功能发育不全,对毒物敏感,中毒后治疗更加困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我们在此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采食野生蘑菇。”周凯介绍,野生蘑菇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超过90%的中毒者会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表现,继而根据毒蘑菇种类的不同,可损害不同器官及系统。周凯提醒,吃野生蘑菇后出现不适,要尽快就诊。症状好转后也不要大意,要观察2至3天,看肝肾功能有无明显变化,防止因“假愈”而耽误治疗。
新闻推荐
□融媒体记者崔学飞通讯员苏雯对标深圳优化营商环境先进经验,青年路街道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仍有许多不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