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钚涵
人才工作关系国家发展,关乎民族未来,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随着“70、80以及90后”干部的崛起,干部队伍的主体正在向年轻化转变,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如何选拔培养干部正是推进高质量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干部培养要“放水养鱼”,从“侧重选”向“统筹选”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这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即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群众。但从以往干部选拔培养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痼疾”。部分地方干部选拔上仍存在论资排辈的做法,有的干部能力出众,但因年龄小而置于晋升的后续梯队,难以再上“台阶”;还有一些地方为了达到年轻干部“量”的要求过多地强调年龄“硬杠杠”而忽略其他能力,让其他优秀干部因此失去晋升机会。必要的“资历”和“条件”可以有,但这却不能成为干部培养晋升的“唯一指标”,干部的选拔培养应统筹考虑,让整个干部队伍“有干劲、有拼劲、有忠劲”。
干部培养要“分槽喂马”,坚持“差异化”培养。实行干部“差异化”培养,是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实现领导干部管理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但当前“重选拔轻培养”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年轻干部选上来了,但对后续的管理培养跟不上,这不仅挫伤了年轻干部的积极性,更延误了他们成长成才的黄金期。要做到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培养,关键在于避免千篇一律的用人模式,对“通才”“专才”“平才”要区分对待,对于“通才”培养重点应该从强化担当等方面入手,通过不同岗位交流提高其宏观决策和统揽全局的能力;对于“专才”可在其擅长领域从重点项目一线发力,并在不同岗位历练,由“专才”变为“通才”;对于“平才”可以从当先进、当劳模做起,使其综合素质提高后再针对性安排工作。
新闻推荐
为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福建省科技厅、财政厅、工信厅、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推出科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