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新华社发
点火、奔火、探火……23日,火星“火”了!
当天中午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这次逐梦,承载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气和决心。历史上,人类总计开展过40余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24次,且多以火星高空环绕、飞越探测居多。面对仅有约50%的成功几率,中国航天人勇敢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超高难度探险路:这一次,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应用性发射,把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这一次,“天问一号”探测器计划一次性完成绕火观测、着陆火星、巡视勘测三项任务,将轨道飞行器、着陆器和火星车同时送上天;这一次,13部用途各异的顶尖科学仪器将对火星开展全方位研究。
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从火箭发射开始,“天问一号”面临哪些挑战?探测任务的火星着陆点在哪里?环绕大概会持续多长时间?对此,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言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进行了解答。
问题1
问:从火箭发射开始,面临哪些挑战,我们会用什么方法应对?
刘彤杰:向火星飞行的最近距离有5000多万公里,甚至最远的时候是4亿公里,它时延将达到20分钟以上,这是距离远带来的困难。此外,火星有大气,而且是稀薄大气,在降落的过程中进入大气减速和软着陆,这个过程相当复杂,只能靠探测器自己、靠人类给它输送的指令和它携带的敏感器来安全着陆,因为是自主着陆,这是非常难的。
问题2
问:“天问一号”探测器带了哪些科学仪器到火星,本次探测有哪些目标?
刘彤杰:“天问一号”环绕器上携带了7台科学探测仪器,火星车上携带了6台科学探测仪器,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目标是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同时建立独立自主的深空探测工程体系,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活动可持续发展。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实现对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的研究。
问题3
问:飞临火星后会做一些怎样的工作?
刘彤杰:因为我们是头一次去火星开展探测,计划在明年2月份左右到达。我们不会直接让它降到火星表面,会让这个组合体在火星的环绕轨道上开展初步的探测,试运行试探测,然后寻找更好的窗口来往下着陆进入火星大气。
问题4
问:环绕大概多长时间?
刘彤杰:环绕将近2.5个月,会对着陆区做一些个初步的探查,然后在气候条件好的时候再实施着陆。
问题5
问:这一次的火星着陆点在哪里?
刘彤杰:通过现在的认识,火星的南半球山地非常多,北半球平原相对更多一些。所以我们选择落在北半球,选择了乌托邦平原。
问题6
问:为什么会选择这里作为我们的火星着陆点?
刘彤杰:这一块相对来说比较平坦,有利于平安着陆、有效地开展探测。
综合新华社、央视
新闻推荐
向着火星,出发!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新华社发“圜则九重,孰营度之?”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