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重走丝绸之路已不再是难事。但在古代,走丝绸之路可非易事,凿空西域的西汉外交家张骞首次西行,前后花了13年时间。从考古发现来看,马、驴、骡、牛、骆驼、大象、畜力车等,都曾出现在丝绸之路上,但商旅们最爱骑的是骆驼。骆驼在《史记》中被称为橐驼(tuótuó),它不仅能忍饥耐渴、一般可负千斤,而且能知泉源、识水脉、测风候,骆驼的识途能力甚至比马还强……
◆丝绸之路为何常闻“驼铃声声”
丝绸之路是中西交流的重要通道,由于这条路要经戈壁沙漠,爬崎岖山路,越无人高原,古人首先选中了能长途跋涉、忍饥耐渴、负重超常、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超强的牲畜———有“沙漠之舟”赞誉的骆驼,考古文物中已发现多种骆驼。
十三世纪末在东方游历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当年就曾看到丝绸之路上这种骆驼商队,他在《马可·波罗游记》(又名《东方见闻录》)“大汗发行的一种纸币通行于全国上下”一节中描述:“每年总有好几次,庞大的骆驼商队载运刚才所说的各种物品和金丝织物,来到大汗都城(今北京)。”
在古代,骆驼商队随时可能遭遇险境。《马可·波罗游记》在“罗布镇相邻的大荒原与经过荒原时所听到的怪声”一节中称:“有些旅人,如果在白天睡觉或被其它事情所困,落在后面,而骆驼商队却已经转过山脚,不见了踪迹……迷失了方向,最后只好坐以待毙。”如何行走才能少点危险?“商旅们不得不缩短自己的队伍,采取密集队形前进。商旅们在晚上休息之前必须小心谨慎,要定下一个前进的标志,来指出第二天要走的路,并在每只牲畜的身上挂一个响铃,以便在失散后易于控制。”
◆丝绸之路商旅为什么最喜欢骑骆驼
中国人饲养和使用骆驼的历史非常早。《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薰鬻,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驼、驴、驘、駃騠。”这里的橐驼即骆驼,作为一种“奇畜”,先秦时西域各国已将骆驼当作贡物进献中原王朝。到西汉时,朝廷还设有“牧橐令丞”官职,鼓励边疆民族饲养骆驼。
骆驼不仅负重能力强,一般可负千斤,日行二三百里,而且拥有惊人的记忆力,比驴、马的识途能力都强。有这么一个传说,元朝皇帝一般秘葬,下葬后“以万马蹂之使平”,地面不留痕迹。后人如何祭墓?据元末叶子奇《草木子》称:“杀骆驼其子于其上……欲祭时,则以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踟蹰悲鸣之处,则知葬所矣。” 在古丝绸之路上,往来西域的商旅们都是成群结队骑着骆驼,根据沿路骆驼遗粪认识路线,越过四面茫茫的大漠。
骆驼在野外能知泉源、识水脉、测风候。夏季时沙漠上会突然刮起伤人的热风,对行旅威胁极大。热风将至,老骆驼便会鸣叫聚集站立,把口和鼻掩埋在沙中。人们一见骆驼有这种表现,就会赶紧用毡布捂住口鼻以避灾,此即《魏书·西域传》“且末”条所记:“风之将至,惟老驼预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
在水绝粮尽时,古人还要通过饮驼血、食驼肉延长生命。可以说,骆驼是古丝绸之路商旅们的“保护神”。
◆骆驼在沙漠中究竟能走多快
在人们的印象中,马的骑行是最快的,其实在负重的情况下,骆驼远胜于马、驴、牛等所有畜力。西汉东方朔在《七谏》中,曾将骆驼与日行千里的神马相比:“要褭奔亡兮,腾驾橐驼。”
一种能日行千里的“明驼”尤受青睐,《木兰辞》称:“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叫明驼?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毛篇》释称:“驼卧,腹不贴地,屈足漏明,则行千里。”南唐乐史编撰的《杨太真外传》中则另有说法:“明驼者,眼下有毛,夜明,日行五百里。”唐朝时还设有“明驼使”,用于快递,“非军机不得擅发”。宋代曾慥编的《类说·杨妃外传》中记载,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当年曾私自派遣明驼使到范阳(今北京),把荔枝送给安禄山,可见明驼速度之快。
除了明驼,当年丝绸之路上还有一种“风脚驼”也很厉害。这种骆驼产于西域的于阗,“其疾如风,日行千里。”西域曾把优良骆驼作为特产,朝贡中原王朝,换取所需。《唐会要·马门》记载:“元和十一年,回纥使献橐驼及马,以内库缯绢六万匹偿回纥马值。”
宋元时,骆驼在丝绸之路的作用仍很突出。一直到明清时,骆驼都是古丝绸之路的最重要交通运输工具,《明史·西域传》记述:“撒马儿罕……频岁贡马驼……所进阿鲁骨马、每匹丝缎四表、裹绢八匹;驼三表、裹绢十匹。”
◆驴为什么能排在第二位
当然,行走在古代丝绸之路的牲畜并非仅有骆驼,还有马、驴、牛以及相应的畜力车,早期还有大象。其中,驴是丝绸之路上第二受欢迎的牲畜,当年波斯的商旅们便喜欢用驴。
《马可·波罗游记》在“波斯王国内的八个小国的名称和驴马的饲养”一节写道:“当地驴子的价格还在马匹之上,因为驴子容易饲养,能驮较重的物品,走较远的路,这都是马和骡子赶不上的。商人们从这一王国到那一王国,必须经过广阔的荒原和水草匮乏的沙漠,即使有清泉或水源的地方,也相距甚远,因此每天的行程都很长。所以商人们喜欢使用驴子,因为驴子在经过上述地带的时候十分迅速,而且所需的饲料又很少。”
驴原产北非,先秦时已在西域出现,在汉代进入中原,随着中原与西域、西方交流的日益增多,骑着驴、骡的商旅频繁出现于京城。驴耐热、耐饥饿,有的竟能数天不进食,且饮水量很少,抗脱水能力强,能在干旱炎热的沙漠生存和劳役。驴在进入中国后,还形成了干旱沙漠生态类型的“新疆驴”、干旱半荒漠生态类型的“凉州驴”、干旱山地生态类型的“西吉驴”等不同种群,但基本上仍保留有北非驴的生态习性。
在骆驼之外,古丝绸之路上商旅们选择驴而不是马、牛,还因为马在古代是战略物资,且饲养成本高,受到严格控制,非官商、贵族不能用;而牛速度过慢,牛车在崎岖的路上根本就不能用。
(据《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受上游来水及鄱阳湖顶托影响,长江武汉段水位持续上涨,武汉市防汛形势极其严峻。防汛救灾刻不容缓,在无数的救灾队伍中,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