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曾国藩的清廉家风 □钮欣

来源:蚌埠日报 2020-07-13 08:45   https://www.yybnet.net/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就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每个家庭的“家风”可能不尽相同,一种积极、健康、正面的家风,可以对家庭成员在个人修养、品德操守等方面,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家风有着严格的要求。儒家就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言。古人有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艰苦朴素的生活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一旦习惯了奢华富贵的生活,就会满足依恋于现有的状况而失去斗志,甚至会为了维持奢华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勤俭持家、清正廉洁也是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诸葛亮在《诫子书》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清心寡欲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安定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理想。

清朝名将,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也说过:“推崇节俭是为了培养廉正之风,过去,州县的佐官杂员到省城任职,国家没有薪水银两。现在,每个月可得到数十两银子,却还嫌得到的太少,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不知足了,要想廉正,必先知足。”在巨大诱惑到来的时候要保持头脑的清醒,不仅仅需要外界的纪律、法规的监管,更需要平时家风的熏陶和个人的自律。当年,曾国藩的清正廉洁也是秉承了他祖父曾星冈的家训。道光十八年(1866年),曾国藩已成进士入翰林院,他回家探亲时,祝贺之人络绎不绝,连日客满。事后,祖父交代他父亲曾麟书说:“宽一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24年后,到了同治六年,曾国藩仍牢记“不可靠他吃饭”这一庭训,饱含深情地对其九弟曾国荃说:“这一句话最有道理,从今当以此为一生的教导。”受其影响,曾国藩时时刻刻以“不要钱,不怕死”六个字警醒自己,才能成就一番伟业。正因为他自己不贪慕钱财,所以也以“勤俭”二字训诫后代,严于律己。他一生自奉寒素,布衣粗食,吃饭每餐仅一荤,当了大学士后依然如此,被世人称“一品宰相”,取笑其一品乃一荤也。曾国藩三十岁生日时添置了一件新马褂,平时从来不穿,只有大事或庆贺时才上身,这件衣服到他去世时,仍然如同新制。到了后来,曾氏家族兴旺发达,在乡间新建了不少房子,耗费颇多,他知道后很不高兴,对家里说:“新屋搬进容易搬出难,吾此生誓不住新屋。”最终,曾国藩卒于任所,果真没有踏入新屋一步。

在家风教育上,曾国藩也恪守儒家风骨:“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因为他深深地感受到,耕读孝友之家,可以绵延五代十代而不破败,天下官宦家庭,一旦沾染上富贵之气,大多是享用荣华富贵一代就完了,能延长一代二代的已经很少了。对后辈他也约法三章:“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故曾氏子弟,不许有特权思想,不许坐轿,不许使唤奴婢做取水添茶的事情。拾柴收粪的事情,必须一件一件去学,这样才能避免骄奢淫逸,才算抓到了根本。”又说:“仕宦之家不积蓄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则子弟渐渐勤劳,只谋所以自立矣。”曾的妻女与他同住江宁(南京)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天天如此。在家务上,曾也规定,儿子扫地、种菜,女儿要做饭织布,不允许随便使唤仆人。

在曾国藩的教育下,曾氏家风清廉,后裔中人才辈出。曾的次子曾纪泽历任大理寺少卿,兵部侍郎等要职。曾纪泽长子曾广铨后来也官居二品。自曾国藩起至现在已有八代,据统计,有成就的人多达240多位,他们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且形成了湖湘文化世家代表的曾氏文化世家。可以说,这一切是与曾国藩灌注了一辈子心血的清廉家风是分不开的。

新闻推荐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让养老更趋专业化

近日,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9个新职业,其中就包括“老年人能力评估师”。根据人社部对新发布职业的介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曾国藩的清廉家风 □钮欣)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